大河网

从“单打独斗”走向“协同作战” 河南港航集团呼之欲出

2025-09-11顶端新闻·河南商报

图源:河南日报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特约观察员 王继发

  日前,在河南省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透露,将组建河南港航集团,其肩负整合全省内河航运资源、统筹推进“投建运一体化”管理的战略使命,标志着河南国资国企改革走向纵深,也为内河航运发展掀开新篇章。

  这也意味着,周口港、信阳港、漯河港等港口将从“单打独斗”走向“协同作战”,一条贯通河南的“黄金水道”正在苏醒。

  回顾

  潮涌中原,千帆待发

  河南的航运家底有多厚?

  截至2024年底,全省内河航道通航里程约1825公里,其中沙颍河、淮河通江达海航道里程399公里,形成2条连通长三角地区的出海水运航道。建成周口、信阳、漯河、平顶山等港口码头泊位228个。

  河南的航运复兴已经按下“加速键”,2024年,全省完成港口吞吐量6085万吨,同比增长29.78%;完成集装箱装卸量10.9万标箱,同比增长20.44%,增速显著,彰显强劲动力。

  为什么说河南航运迎来最好时机?

  政策东风已经到来。2023年9月,《河南省加快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出台;2024年6月,交通运输部印发《新时代加强沿海和内河港口航道规划建设的意见》,明确支持内河水运体系联通工程。

  2025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不仅延续“启动贾鲁河通航和郑州港项目前期工作”,更明确“组建河南港航集团”的改革目标,将其视为深化国企改革、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的关键举措。这意味着,内河航运已从交通专项规划,彻底上升为省级重大战略,进入全力推进的新阶段。

  破局

  破解“九龙治水”分散局面

  什么是“九龙治水”困局?

  这是指河南省内周口港、信阳港、漯河港等多个港口各自为政,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分散管理模式导致重复建设、同质竞争严重。以周口港为例,其下属多个作业区分布在不同县区,管理主体多样,难以形成合力。资源分散也导致投资效率低下,部分作业区利用率不足,吞吐能力不够。

  河南与邻居的差距有多大?

  2024年,安徽水路货运量高达16.3亿吨,而河南为2.1亿吨,前者是后者的近8倍,差距大。与周边水路强省相比,河南的短板明显:安徽已凭借“芜湖港、马鞍山港”的双核驱动格局脱颖而出;江苏拥有全国最大的内河港口苏州港,年吞吐量超过3亿吨;湖北则早已通过省级港航集团实现了资源统筹与规模化运营。

  为何要成立港航集团?

  正如河南省交通物流协会专家仝新顺所言,河南“不缺资源,缺的是整合”。而组建省级港航集团,正是破解这一症结的关键。事实上,自2022年组建中豫国际港务集团起,河南的资源整合探索就已开始。此次成立省级港航集团,是在此基础上的关键升级,标志着河南内河航运彻底告别“散装发展”模式,全面转入“一体化运营”的新阶段。

  展望

  黄金水道将重塑中原经济版图

  未来河南航运会变成什么样?

  根据《河南省临港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5年)》,河南将形成“一纵三横九支”航道布局。到2035年,航道通航里程达3000公里以上,其中三级及以上航道超过1300公里。

  贾鲁河复航工程作为“头号工程”,将建成108公里三级航道。未来,“中原制造”从郑州港起航,可经贾鲁河—沙颍河—淮河一路直抵上海港,物流成本比陆运降低一半以上。一条高效的“水上高铁”正在中原大地变为现实。

  未来河南将是铁路、公路、航空、水运协同发展的新模式。中原制造既可通过中欧班列驰骋欧亚,也可经内河航道扬帆出海。这种多式联运的集成优势,正在成为河南吸引全球投资的“金字招牌”。

  这对老百姓意味着什么?

  物价会下降吗?很有可能。行业数据显示,水运成本约为铁路的1/3、公路的1/7。物流成本下降后,这部分红利最终会体现在商品价格上。

  就业机会会增加吗?一定会的。根据《河南省临港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5年)》,临港经济带将依托10条重点临港产业链,沿河布局先进装备制造、粮食加工、新能源汽车、化工新材料、临港物流业等劳动与技术密集型产业,预计未来在内河航运及港口运营、物流运输、产业链配套服务等领域新增大量就业岗位。

  环境会改善吗?这是必然的。到2035年,河南港口的年吞吐量目标为3亿吨。这意味着什么?如果这些货物全部改用重型卡车运输,每天将在公路上增加近26万辆重卡。反之,发展水运不仅将极大缓解高速拥堵,更将为减少空气污染和碳排放作出巨大贡献。

  一幅以水为笔绘就的中原经济新版图,正缓缓展开。

编辑:陈梦伊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