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丨“群星”效应下活基层治理“一盘棋”
安阳市殷都区相台街道枫林水郡社区给辖区老人传授健康知识。受访者供图
安阳市文峰区西大街街道大寺前社区培训居民做特色美食。受访者供图
安阳市殷都区组织基层党支部书记到铁西路街道文源社区参观学习。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李运海
基层强不强,关键在“头雁”。村级带头人是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的骨干力量。
但很多基层干部也有自己的烦恼,如基层出现复杂的矛盾纠纷,该如何调解?村内资源缺乏,该如何发展集体经济?各个村(社区)情况不同,遇到的困惑问题也是多种多样。
对此,安阳市委组织部聚焦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现实需求,从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中组建党建、创业、德润、矛调、数智“五支导师团”,“面对面”授经验、“手把手”教方法,助力基层干部提升解决问题、服务群众的能力本领。
如今,这些导师活跃在乡村田野、社区街巷,形成“明星”带“群星”、治理高效能的新格局。
从基层升起的“明星”
9月8日,在安阳市文峰区西大街街道大寺前社区,记者见到社区党总支书记曲存香。她高兴地说:“最近调解好一起复杂的矛盾纠纷,双方都很满意,还送来了锦旗。”
曲存香是中国法学会会员,还是市级金牌调解员。但是,去年的一起矛盾纠纷难倒了她。
辖区一户居民自家院内有三间产权属于别人的房屋。当初,这户居民与产权所有人约定:如果出售这三间房屋,要优先卖给自己。但是,对方将房屋卖给了别人,新的产权所有人打算翻盖房屋时,遭到这户居民的坚决反对。
新的产权所有人说,谁都无权干涉自己翻盖。这户居民说,翻盖房屋将严重影响自家人的生活。
曲存香安抚双方,劝说要相互尊重对方的权利和理解彼此的苦衷,双方暂时勉强同意和解。同时,她积极寻求化解路径,主动对接文峰区历史文化街区改造项目,将争议房屋提前纳入征收计划。经过协商,三间房屋今年7月被政府征收,新的产权所有人不用翻盖了,为群众争取到了最大利益、化解了矛盾纠纷。
因为善于调解矛盾纠纷,曲存香成为“矛调导师”。她说:“真诚是基层矛盾调解的唯一通行证。只要真诚地为居民服务,就没有化解不了的矛盾纠纷。”
汤阴县菜园镇杨辛庄村党支部书记刘爱军是“创业导师”。他最令人佩服的是在没有资源的普通农村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致富之路。
2017年,刘爱军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时,村集体没有任何收入。大家纷纷议论,地下没矿、地上没企业,村集体靠啥有收入?
刘爱军的回答是:靠土地、靠政策、靠汗水。他带领村“两委”干部成立合作社,流转500亩土地种粮食,与农业龙头企业签订购销合同,以高于市场0.10元左右的价格收购粮食。同时,义务帮助村民收粮晒粮储粮,统购统销,不赚差价。靠这股劲头,杨辛庄村实现了每年50万元的村集体收入。
如今,安阳市委组织部从基层遴选五类导师共126人。这些导师都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善于把多年积累的“真经”转化为基层干部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方法”。
“明星”带动“群星”
“今天我来检查‘作业’,上回给你支的招管用吗?”9月8日,安阳市殷都区铁西路街道文源社区党总支书记赵红霞来到纱厂路街道机场南社区跟踪回访该社区党总支书记张新燕。
“管用得很!采取您教的办法后,广大党员纷纷带头,小区内居民自种的10多棵树都拔了,健身广场也建好了,大家都很满意。”张新燕回答说。
一位社区书记到另一个社区“串门”、检查“作业”,这是安阳市基层治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故事。
赵红霞担任社区书记已25年,基层治理经验十分丰富,被基层干部称为“全能导师”。
创业,她有思路。辖区内曾有无主楼院100多间,她积极寻找“合伙人”将无主楼院全部盘活,每年创造集体收入20多万元。
为居民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她有胆有招。辖区内一名生活困难居民得了急病,前来求助,她为了安抚居民,谎称医院有熟人。她以社区书记的身份,直接“闯”到医院领导办公室,说明缘由,寻求帮助。医院领导被她的行为所感动,当即通过绿色通道救助病人,并争取大病困难救助。
她说,基层干部不仅要把居民当家人,还要有胆量,敢担当,切实为居民办实事、做好事。
纱厂路街道纱厂南社区整固修复一道小区危墙需要12万元,物业公司畏难跑路。社区党总支书记请教赵红霞,她建议将修复围墙与合同服务年限联结起来,重新招聘物业公司。新物业公司先修复危墙赢得业主肯定后,顺利签订了5年服务合同。
“基层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千奇百怪,只要不断地探索,总能找到符合实际的解决办法。”全国人大代表、汤阴县宜沟镇向阳庄村党支部书记葛树芹说。
作为“党建导师”,她认为,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和干部,必须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基层党组织打造成坚强的战斗堡垒。
让所有党员亮身份、践承诺是重要一招。刚开始,承诺书贴在村委会墙上,效果一般。后来,党员承诺书全部挂到村路旁的电线杆灯箱上,让每个路过的群众都能看到。葛树芹说:“通过这种探索,群众对党员形成了有效监督,促使每名党员严格要求自己,注重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党员作用实实在在发挥,潜移默化带动村民主动为村里发展建言献策、主动奉献。村里修了路,建了水利设施,收入增加了,村庄变美了。
邻村三里屯村人居环境脏乱差,部分村民厕所建在路上,村干部尝试了很多办法,村民无动于衷。葛树芹倾心传授治理经验,把党员干部发动起来,建堡垒、强班子,当先锋、做示范。不到一个月,三里屯村路上的厕所全部拆除,实现旧貌换新颜。
葛树芹说,一人强不算强,通过传帮带变成一群书记强、一群班子强,才能有力地推动乡村振兴和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
“群星”开始闪闪发光
安阳市通过“理论授课+现场教学+项目跟学”三维模式开展帮带,“明星”导师带动“群星”闪耀,大批基层干部的本领提高了,一群优秀基层干部在实践中脱颖而出。
安阳市殷都区相台街道枫林水郡社区党总支书记冉静针对社区存在问题,大刀阔斧进行探索,社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过去,社区居民乱拉“飞线”充电,既不美观,也存在安全隐患。新建充电桩,社区没有资金。为此,冉静带领社区工作人员多方协调,与“合伙人”达成协议。由“合伙人”投资在小区新建40个充电棚,加装65组充电桩,解决了居民电动车充电难题。
冉静说,推进基层高效能治理,不能单靠基层干部唱“独角戏”,要利用多方资源,尤其是要将更多的“合伙人”融入基层治理,更好地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今年电影《南京照相馆》放映时,辖区居民提出,能不能找个单位合作,免费看一场电影。这在很多地方都会当作笑谈,冉静认真了。当时,正好一家银行有更换社保卡的任务,她便找到这家银行进行“资源互换”,居民更换社保卡,银行提供资金组织社区100多位老人免费看电影。
因为工作能力强,表现出色,冉静今年从学员变成了导师。她说:“不断地学习交流,让自己找到了差距,通过实践不断地提升自己为居民服务的本领。”
学员在成长,导师也在成长。他们在与学员的交流中,也打开了思路、开阔了眼界。
赵红霞刚开始对直播不了解,心里有排斥。通过与学员交流,她了解到直播的带动效应。如今,她也开通了直播间,重点宣传反诈、医保、养老等政策。她说:“同为基层干部,我们都是彼此的老师,也是彼此的学生。在给别人传授经验的同时,也要学习别人的长处。”
基层治理的主体是人,推进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的关键在人、关键靠人。一个乡村的发展瓶颈如何破解、一个社区的内生动力如何激活,离不开基层干部的过硬能力和实干精神。安阳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坚持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培训力度,持续优化导师帮带机制,不断拓展帮带成效,切实培育出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群体,形成“培训一批、带动一片、治理一方”的新格局。
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