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看河南丨河南渑池机器人产业多点开花
初秋的豫西大地,创新潮涌。9月4日,河南三门峡渑池县产业集聚区会议中心内掌声雷动——河南菲柯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与洛阳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的代表落笔签约,这场“企业出题、高校解题、政府搭台”的深度合作,不仅为渑池人工智能产业按下“加速键”,更标志着这座传统资源型城市在“数智转型”的赛道上,正以“人才+技术”双轮驱动,全力打造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在河南菲柯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展厅内,蓝装机器人精准装卸货物、六足机器狗灵活穿越障碍。这场“黑科技”展示,不仅标志着河南省首家实现产品全业态覆盖的智能机器人制造企业正式落地,更成为渑池县以“智”破局,在乡村全面振兴、经济稳进、外贸培育和绿色发展等多条赛道上齐头并进的生动注脚。
“从厂房改建到设备调试再到具备生产条件,只用了100天!”站在崭新的生产车间,菲柯智能总经理史东明指着高速运转的生产线说。这个总投资5亿元的项目,创造了当地产业项目落地的“加速度”——其背后是渑池县提供的“护航员”式服务:县委人才办、工信局等单位组成的政府专班全程跟进,从政策解读到用地保障实现“一站式”对接,让企业得以轻装上阵。如今,车间内的协作机器人、焊接机器人正开足马力投入生产,已与多家本地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我们的四轴通用机器人可帮助红润铝材提升焊接效率40%,首批订单将于下个月交付。”公司生产总监刘冬说。
在渑池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这片曾以传统工业为主的土地,正因机器人产业焕发新生。“项目全面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2.3亿元,并将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渑池县委书记钱程表示,菲柯智能的落地,填补了豫西地区智能机器人制造的空白,更以“链主”身份稳固了区域产业链。
“请看,这台六轴通用机器人重复定位精度达到±0.03mm,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三分之一。”在产品展示区,哈工大查富生教授团队研发的核心技术令参观者赞叹不已。作为菲柯智能的“技术大脑”,哈工大与企业联合攻关,成功将3项专利技术从实验室推向生产线:六足特种机器人可在矿山、冶金等复杂环境中“如履平地”,有效解决传统设备“水土不服”的难题;轻量化机械臂设计使中小企业自动化改造成本直接降低30%。
“我们不仅要做‘机器人制造商’,更要做‘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菲柯智能研发负责人高勇表示,企业正积极瞄准国际市场,产品已通过CE认证,“立足中原、辐射全球”的战略布局日益清晰。在今年5月举办的郑州国际工业博览会上,一家德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当场签下50台协作机器人订单,“这是我们培育外贸新动能的第一步,未来要让‘渑池智造’走向世界”。
“以前车间30个工人忙得不可开交,如今6台打磨机器人24小时运转,能耗反而降低了15%。”当地企业元亨精密负责人何宏峰算了一笔“绿色账”:引入菲柯打磨机器人后,产能利用率从65%提升至90%,原材料浪费减少20%,每年还可减少碳排放约80吨。
“机器人产业园从设计之初就植入了‘绿色基因’。”该园区负责人张光华指着屋顶的光伏板介绍,一期项目配套建设的500千瓦光伏发电系统,每年可提供清洁电力60万千瓦时,“未来整个园区将实现‘智能制造+绿色能源’的深度融合”。
从百天投产的“加速度”到技术突围的“创新度”,从绿色生产的“含绿量”到乡村全面振兴的“普惠度”,渑池县以“智”谋变、以“新”破局,凭借机器人产业的后发优势,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加速奔跑,为中原大地的“智造崛起”注入动力。(记者 夏先清 杨子佩)
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