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这束光,在河南闪闪发亮
9月19日晚,河南代表团亮相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开幕式。 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组委会供图
□本报记者 杨凌 王向前 赵同增
“海纳天下才,匠心筑未来!”“技能成才,技能强国!”……9月19日晚,郑州航空港区中原国际会展中心,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开幕式举行,来自全国的35个代表团依次入场,在响亮的口号中,他们精神饱满、步伐铿锵,展现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开幕式紧密围绕大赛“技能照亮前程”主题,注重融合技能元素,聚焦“照亮”关键词,将“光”作为核心主题贯穿始终,充分展现河南的时代风采和文化底蕴,讲述中原技能精彩故事。
开幕式伊始,青铜时代的后母戊大方鼎乘着星光而来,它代表了青铜时代铸造技艺的巅峰,是早期工匠对材料与力量的极致掌控;“中国重器”盾构机由点点星光汇集而成,这是机械制造、液压控制等领域一位位技能人才的匠心之作;以郑州航空港命名的遥感卫星在光影中遨游天空,蕴含着河南人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匠人之魂。
光与影辉映,传统与现代交融,真人与机器人同台表演,开幕式精彩纷呈,每个环节都充满了技能元素。
《技能无限》环节,场内现代舞表演展现技能人翱翔追梦,随后屏幕展现外场郑州航空港区由百辆汽车组成的灯光秀,十分震撼。《技耀中原》节目将技能元素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相结合,以非遗代表性项目皮影引入,鼓手身穿河南传统戏装,现场多个AI戏曲人物形象亮相大屏,传递出技能之美的时代表达。
《为我喝彩》将创意短片和现场讲述相结合,展现技能人的故事与精神,通过技能人才的传承、创新,诠释“技能照亮前程”主题的深层内涵。
周琳,洛轴集团的一名工程师。她从事轴承研发工作,不断挑战不可能。她说:“我见证了我国自主研发的轴承屡次打破国外垄断,在风力发电、盾构机、地铁等设备上运转自如。这转动的不仅是轴承,更是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动力。”
鹿新弟,一汽解放大连柴油机有限公司高级技师。他从一名普通的发动机装调工干起,坚守一线工作30多年。他说:“只要我在车间里走一圈,分分钟就能知道哪台柴油机的声音不对,就能告诉你问题在哪里。想技能成才,就得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
……
一位位技能成才者的讲述,引发了观众共鸣。
作为我国规格最高、项目最多、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综合性国家职业技能赛事,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汇聚了全国35个代表团的3420名选手和3275名裁判。
本届大赛,河南代表团共有116名选手,参加大赛全部106个赛项的比赛。开幕式上,河南代表团旗手手持团旗带着队友亮相,彰显了技能人才的自信昂扬、多元竞放的精神风貌与蓬勃生机。
“能在这样规格的大赛开幕式上亮相,我非常激动,要把最好的精神状态展现出来。”参加开幕式的我省选手李伟介绍,投身技能竞赛,是一场技艺与意志的双重磨砺。备赛时,他扎根电工实操、PLC编程领域,更深耕盾构技术前沿,反复拆解难题、打磨细节,每一次突破都让他对工匠精神有了更深体悟——它是精益求精的执着,更是直面挑战的从容。
开幕式最后环节,当宣布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正式开幕的一刻,场内的电子烟花璀璨绽放,技能之光点亮这场技能盛会。
编辑: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