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济水之源的“中原古建宝库”
大河网讯 发源于济源市王屋山太乙池,穿越黄河而不浊,三隐三现,最终向东北流入渤海,这就是古代被称为“四渎”之一的济水。9月21日,“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来到济源,走进“中原古建宝库”——济渎庙,探寻济水背后的人文历史渊源。
古代“四渎”之一的重要河流祭祀场所
保有河南最早的木结构建筑
济渎庙全称济渎北海庙,拥有1400多年历史。自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肇建以来,便作为隋唐以降历代朝廷祭祀济水的皇家圣地,静静诉说着过往的辉煌。
《尔雅·释水》有云:“渎者,发源注海者也。”渎,是古人对独流入海的大水的称呼。济水,这条独流入海的河流,与长江、黄河、淮河并称“四渎”,而“济源”之名,也正是源于位于济水的发源之地。
济渎庙占地广袤,达130余亩,历经各代不断修缮扩建,至明代时达到鼎盛,现今的建筑群基本保留了那时的规模与形制,蔚为壮观。
步入庙内,只见整体布局匠心独运,四个院落错落有致地分布在三条纵轴线上:前为庄严的济渎庙,后是神秘的北海祠,东侧有幽静的御香院,西边则是雅致的天庆宫。
这四个院落既各自独立成章,又巧妙地融为一体,整体平面宛如一个“甲”字,又似金龟伏地,寓意着“金龟探海”的吉祥之意,令人不禁赞叹古人的智慧与创意。
庙内现存宋、元、明、清各代建筑20余座,每一座时代风格都十分鲜明,纯度极高,仿佛是一部活生生的建筑史书,被专家们赞誉为“中原古建宝库”。其中的寝宫,为济渎水神休憩之所。据济渎庙景区讲解部主任张园园介绍,它建于北宋开宝六年(公元973年),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造,是我省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也是济渎庙内唯一逾千年的单体木构建筑,在全国宋代木构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
而在解放战争前夕,毛泽东同志在清华大学和中国营造学社共同编辑的《全国重要文物建筑简目》中特意圈阅了“济渎庙”,并指示军队在作战及接管时务必保护,这份特殊的关怀,让济渎庙得以在战火中安然无恙,留存至今。
济水,虽非波澜壮阔之大川,却以其独特的品格赢得了历代帝王的尊崇,享受着“四渎”中最高规格的祭祀待遇。
济水精神
穿黄而过清澈如初
据史书记载,唐高宗李治曾好奇地问大臣许敬宗:“天下洪流巨谷不载祀典,济甚细而尊四渎,何也?”许敬宗娓娓道来,解释说济水之所以受此殊荣,不仅因为它平地涌泉,三起三伏,绵延两千五百多里而独流入海,展现出百折不挠的坚韧精神;更因为它在横贯黄河后,依然清澈如初,象征着永拒外污、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性;同时,济水从未给人类带来水患,这份君子之风,也正是它受到人们祭祀的原因所在。
济渎庙,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与文化的古老庙宇,不仅是一座皇家祭祀的圣地,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建筑风格,更是吸引着无数游客与学者纷至沓来,感受那份穿越时空的震撼与美丽。(何心悦/文 马绍坤/视频)
编辑:张龙(小) 审核 :范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