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声、吆喝声、欢笑声…… “赛会节”奏响乡村振兴最美和声
9月23日,灵宝市焦村镇,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河南主会场开幕式上,精彩的文艺表演展现劳动之美。本报记者 聂冬晗 摄
9月23日,河南省首届“赛会节”在灵宝市焦村镇开幕。红亭驿民俗文化村丰收大集,设有豫农优品、美豫名品、灵宝特色产品等展区。本报记者 聂冬晗 摄
□赵博 许金安 魏静敏
“开集喽!”9月23日的灵宝市焦村镇体育公园,随着一声嘹亮的吆喝声,标志着2025年河南省“赛会节”正式开幕,灵宝苹果等特色农产品琳琅满目,现场人头攒动,丰收大集瞬间热闹起来。
“赛会节”这一全国首创模式,巧妙地将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豫农优品+美豫名品”展销会、“中国农民丰收节”三大板块有机融合。活动从9月23日持续至27日,由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河南省体育局、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花落焦村
农文体融合造就乡村振兴样板
开幕当天,焦村镇体育公园内,精彩的社火表演充满了浓浓的河南乡土气息,一下子就把节日的氛围感拉满。参展企业代表、苹果种植户代表、返乡创业代表、农产品直播达人与农民代表等千余人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喜庆时刻。
首届“赛会节”主会场选择焦村镇,绝非偶然。这片被誉为“苹果之乡”和“篮球之乡”的沃土,以其独特的农文体融合底蕴,成为这一创新活动的天选举办地。
走进焦村镇,最先映入眼帘的是连绵不绝的苹果园。“俺焦村是豫西乃至山西、陕西苹果的‘老家’!”当地农民自豪地说。
焦村镇的篮球文化同样源远流长。这个被誉为“篮球之乡”的小镇,全镇38个村实现篮球场全覆盖,农民在农闲时节变身为球场上的猛将。
最为难得的是,焦村镇探索出了一条“大农业、大体育、大康养”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通过“一带三片区一综合体”的规划,将特色产业、休闲研学、智慧农业和康养服务有机串联,实现了“体育引流、文化铸魂、产业赋能”的良性循环。
农耕文明新传承
乡村振兴新路径
作为“赛会节”的核心内涵,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赋予了整个活动深厚的文化底蕴。群众联欢活动中,非遗展演《幡腾龙狮庆丰年》气势磅礴,草帽杂技舞《田野律动》展现了农民的精气神,快板书《趣说赛会节》则用诙谐语言道出了创新模式的精髓。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丰收节不仅是庆祝丰收的时刻,更是唤醒农耕文明根脉的重要载体。活动期间,灵宝市深挖具有地方特色的黄帝文化、老子文化等105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将灵宝剪纸、老子传说等融入现场展演。
与此同时,第十九届“金城果会”也同步举行,苹果品鉴、田间采摘、交流论坛等活动丰富多彩。与会人员还实地观摩了5G未来果园、种苗繁育基地、苹果数字工厂等现代化农业设施,交流产业发展经验,探索可复制的乡村振兴路径。
这种“农民主体、农业主线、农村主场”的办节理念,让丰收成为全民共享的荣耀。以赛为媒,激活乡村精气神;以会聚力,打通产销新通道;以节铸魂,唤醒农耕文明根脉——三大板块的有机融合,创造了“1+1+1>3”的叠加效应。
丰收大集产销旺
现代科技扎根田野
同期开幕的丰收大集设在有着唐代驿站历史的红亭驿民俗文化村。上午的锣声刚刚响起,四大展区便已人头攒动,叫卖声、欢笑声此起彼伏。
“灵宝苹果脆甜多汁,家人们拼手速啊!”“豫农优品”展台上,直播达人正对着镜头卖力吆喝。展销区内,灵宝苹果等特色农产品琳琅满目,线上线下销售火热。这种“线下体验引流、线上成交转化”的创新模式,有效打破了地域限制,为农产品销售开辟了新通道。
最引人注目的是新能源汽车惠农展区。让新能源车开进田间地头,这场融合“科技感”与“乡土味”的特色展览,成为展现现代农业机械化、绿色化发展的生动窗口。这正是河南省推动“双碳”目标与乡村振兴战略协同落地的重要实践。
丰收大集不仅实现了“流量变留量、节庆变经济”的转化,更通过现场推介、品鉴体验、文化展演等形式,实现城乡互促共融,提振消费,助农增收,进一步唱响“豫农优品”,提升“美豫名品”的品牌影响力。
村BA燃动乡村
体育精神激活田野活力
当天,焦村镇体育公园篮球场还迎来全省18地农民篮球代表队的激烈角逐。作为“赛会节”的“流量担当”,村BA总决赛在这个有着深厚篮球底蕴的小镇焕发出别样光彩。
开幕式上,吉祥物“灵小宝”与啦啦队共同献上充满乡土气息的表演。“灵小宝”以热情的乡村女孩为形象,头戴苹果帽,双马尾扎成麦穗样式,身穿运动装、怀抱篮球,生动展现了村BA的全民热情。
未来5天,40场激烈对决将轮番上演。村BA不仅是体育赛事,更是展现新时代农民风貌的舞台。球员们白天是忙碌在田间地头的农民,晚上则化身赛场上的运动健儿,这种双重身份正是“赛会节”创新理念的生动体现。
体育引流、文化铸魂、产业赋能。赛场上是奔跑的身影,赛场外是火热的集市;篮球点燃的不只是激情,更是农产品出村进城的热潮。“赛会节”以其“1+1+1>3”的叠加效应,展现了新时代河南农民风采,奏响了中原大地乡村振兴的华彩乐章。
编辑: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