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巩义第一,还是新郑第一?两份榜单上的县域“一哥”之争

2025-09-25大河网

大河网讯 (记者 宋向乐)近日,经济日报发布了2025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百强区,以及绿色发展、投资潜力及科技创新等榜单。其中,新郑排名全国35位,河南第一。而在前不久的7月份,由赛迪顾问发布的“2025全国县域经济百强榜单”上,巩义位列最新榜单的第48位,是河南省唯一进入榜单前50名的县市,并连续5年排名河南第一。

全国百强县榜单发布,巩义在赛迪榜单上稳坐河南“一哥”位置,而新郑却在另一份榜单上“异军突起”,这是怎么回事?其实,最近发布的两份全国百强县榜单,就像两个不同老师出的考卷,考出来的成绩也大不相同。

新郑、巩义分别登上两张榜单里的河南第一。

两张成绩单:考试科目不同,成绩自然不同

在经济日报的“综合考试”中,河南有7个县级市上榜,新郑市排名最靠前,位列全国第35位。而在赛迪顾问的“专业科目考试”中,河南只有3个县市过关,巩义市排名第48位,继续稳坐河南“一哥”宝座。

这就像期末考试和单项竞赛的区别。

经济日报的榜单好比期末总评,要看各科综合成绩;赛迪榜单则像是数学竞赛,更看重GDP和财政收入这些“硬指标”。

拿排名第一的新郑来说,新郑市位列全国第35位,是河南排名最靠前的县市。作为郑州的南大门,新郑依托航空港实验区优势,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迅猛。

赛迪榜单有个“双门槛”:GDP要达到6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要超过20亿元。这就把不少县市挡在了门外。

而经济日报的考核更全面,除了经济指标,还要看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所以有些县市可能经济不是最拔尖,但综合实力强,也能上榜。

巩义:赛迪榜单上的“单科状元”

在赛迪这份看重经济实力的榜单上,巩义已经连续5年排名河南第一,今年位列全国第48位,比去年还前进了1个位次。

巩义能取得这个成绩,靠的是实打实的“硬实力”。2024年,巩义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51.3亿元,成为河南省首个“千亿县”。这就像一个学生数学成绩特别优秀,每次数学竞赛都能拿奖。

巩义的秘诀在于坚持发展制造业,把铝加工、装备制造这些传统产业做大做强。就像专注练就一门绝技,在这个领域做到了全省最好。

在这十几年间,全国县域经济,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经历了爆发式增长。江苏的昆山、江阴等地GDP已突破5000亿大关,相当于一个中型城市的体量。

相比之下,河南头部县市虽在进步,但步伐相对慢了,从“领先集团”变成了“中段班”。新郑的第35名,巩义的全国第48名,看起来成绩还不错,其实与头部标杆的差距拉大了。

因此,河南县域经济面临的真正问题不是“退步”,而是在全国激烈的竞速赛中进步的速度相对慢了,高质量发展的成色和竞争力还有待提升。

二七区:河南的“独苗苗”怎么长大的?

二七区在经济日报的百强区榜单中排名第93位,是河南唯一上榜的市辖区。但细看就会发现,二七区有点像“偏科生”,2023年至2024年的百强区榜单中,二七区均位居85名,而在2022年还位居过81名的好成绩。

虽然排名退后,但仍是河南唯一。二七区入榜的关键在于跳出了传统发展路径的依赖,做好了“转、引、育三篇文章:转型产业结构,从传统商贸向现代服务业跃升;引进高端人才,为发展注入智力活水;培育创新生态,让科技企业遍地开花。这“三驾马车共同拉动了二七区的高质量发展,为河南其他县区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转型样板

作为郑州的老牌商业中心,二七区有点像传统的“商圈大佬,靠着二七商圈这块金字招牌,一直保持着不错的成绩。但随着新兴商圈的崛起和电商的冲击,这位“大佬也感到了压力。

二七区也在努力转型,培育了175家高新技术企业,还引进了100多名博士以上高端人才。这就像是一个老牌商家,一边守着传统生意,一边尝试开网店、搞创新,但要跟上时代步伐,还需要加把劲。

对比看看:为什么差距这么大?

看完自家情况,再看看别人家的“好学生

东南沿海的县区为什么能那么多上榜?说白了就是三件事做得好:创新、转型、开放。

比如福建的晋江,一个县就有安踏、特步、七匹狼等众多知名品牌,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这就像组建了一个“品牌战队,而不是单打独斗。

再比如浙江的义乌,从小商品市场做起,现在成了全球小商品集散中心,还搞起了跨境电商、数字经济,一直在升级换代。人家的县区会“多条腿走路,不像我们有些县市还靠“单腿跳

把我们和东部省份比一比,就会发现差距在哪里。

江苏昆山一个县的GDP,比河南好几个地级市加起来还多。这就像班级里的学霸,不仅门门功课优秀,还有好几门特长。

东部县区强在哪?首先是创新能力强,一个县就有几千家高新技术企业;其次是产业结构好,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搭配合理;最后是开放程度高,能吸引全国乃至全球的资源。

反观河南的县市,很多还依靠传统产业,像巩义依赖铝加工、永城依赖煤炭,虽然实力不俗,但就像只会做一道菜的厨师,客人想吃别的就没办法了。

未来发展:既要补短板,也要扬长处

“依据主体功能定位,将全省县域划分为优化开发县、重点发展县和生态功能县三类,制定差异化发展路径。”河南的县市该如何提升自己?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系主任、副教授陈酉宜给出自己的建议。

对优化开发县(如巩义、新郑),聚焦产业链高端化转型,推动铝精深加工、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升级。例如,巩义市通过1+4热连轧生产线等技术创新,将铝板带箔附加值提升至国际先进水平。

对重点发展县(如民权、内乡),强化特色产业链延伸,如民权制冷产业可向冷链物流、智能家电拓展,内乡依托牧原集团构建生猪全产业链,推动“农业+工业+服务业”三产融合。

对生态功能县(如栾川、嵩县),以生态旅游、康养产业为核心,发展绿色经济。如嵩县通过“中原药谷”建设,实现中药材种植、加工、文旅融合,产值突破60亿元,带动10万农户增收。  

同时,构建“一县一品牌”特色集群。依托县域资源禀赋,打造地标性产业集群。

例如,兰考县以现代家居产业为核心,推动“设计—生产—品牌”全链条升级,形成全国休闲运动鞋30%的产能;睢县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年产3.5亿双休闲鞋,占全国市场份额30%。

陈酉宜建议,省级层面建立特色产业评估与扶持机制,通过资金倾斜、技术共享、品牌推广等政策,避免同质化竞争。  

“河南省县域经济均衡发展需以‘特色化、集群化、创新化、融合化’为核心,通过差异化定位破解区域失衡,以产业链升级突破低端锁定,以要素改革激活内生动力,以城乡融合缩小发展鸿沟。唯有多措并举、系统施策,方能推动县域经济从‘单点突破’迈向‘高原崛起’。”陈酉宜表示。

定下目标:10个县市破千亿

河南县域经济有个特点:“有高原无高峰”。县市数量不少,但缺少像江苏昆山、福建晋江那样的“尖子生”。

数据显示,河南县域人均GDP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93%,还有66个县市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就像一群人跑步,有的越跑越快,有的却慢慢掉队。

但别忘了,河南县域面积占全省85%,人口占70%,生产总值占60%,县域经济发展好了,河南经济这盘棋就活了一大半。

省政府已经定下目标:2025年,力争一批县市地区生产总值超1000亿元。这就好比培养种子选手,既要整体推进,又要重点突破。

河南的县市们,是时候各显神通在自己的赛道上奔跑了,你们准备好了吗?

编辑:王友振  审核 :范昭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