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匠心对决 台下精心守护——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安全保障纪实
大河网讯 9月19日至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在河南郑州举办,这是我国赛事规格最高、竞赛项目最多、参赛规模最大、技能水平最高、影响范围最广的综合性国家职业技能赛事,来自全国35个代表团的3400余名“技能达人”在106个项目中展开“巅峰对决”。
“一张证书并不能代替安全管理。增强焊工的安全防范意识,提升其操作技能,刻不容缓。”9月21日,在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焊接项目比赛现场,裁判长刘景凤告诉记者,赛事的意义远不止于竞技,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安全要义。
此次大赛采用集中开放办赛、赛展演会集成模式,大赛同期还举办“绝技绝活”现场展演、技能强国论坛、技能培训小课堂等系列活动,现场观赛人数超10万人次。
郑州航空港区作为大赛开幕式、竞赛赛项举办地及选手村所在地,该区应急管理局在大赛筹备之际,靠前谋划、率先响应,组建国赛保障组,于9月3日入驻场馆,全天候在岗执勤、多轮次修订应急预案、排查现场风险隐患,筑牢安全防线。
应急预案反复打磨
为确保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顺利举办,郑州航空港区应急管理局耗时两个多月,制定了系统性的“1+14”应急预案体系,内容涵盖消防、医疗、疏散、设备等多方面。
“人员调度是否及时有效?”“场馆实际设置情况是否与应急预案完全匹配?”“如果同时发生两起关联事件,现有对策是否仍是最优解?”
初始版本应急预案制定后,相关部门人员提出了不少问题。“我们像面对了一场狂风暴雨。”参与应急预案起草工作的郑州航空港区应急管理局应急科人员张大威回忆说。
为此,郑州航空港区应急管理局人员逐场馆实地摸排、逐部门接洽,对照各赛区分布、各食宿区布局,在初始版本应急预案的基础上再细化、再具体,反复打磨,在“1+14”应急预案体系基础上,形成火场逃生、触电急救、坍塌救援、危化品泄漏、医疗卫生应急、公共卫生事件等不同情况、不同地点、不同性质的56份子预案。
精细化的应急预案更体现在对特殊赛项的针对性设计上。参与安全保障工作的郑州航空港区应急管理局应急执勤队员刘俊豪指着制冷与空调赛场的安全出口说:“这就是我们在巡检中发现风险后增加的举措。”在结构与建筑技术类项目中,制冷与空调赛场涉及液化气、液氧和多种制冷剂,对设备间距和通风有极高要求。按初始应急预案,只需预留一个安全出口,但现场实测人流和操作风险后,该局人员果断提出增加一个备用安全出口方案。
为确保安全保障人员能够对照应急预案展开处置,该局组织了6场演练实操。“工作人员”在设备区突然触电倒地,某处临时配电箱冒出浓烟……演练没有预演脚本,模拟险情随机突发。演练中,安全保障人员根据应急预案迅速响应。演练结束后,该局邀请专家现场点评,讲解不同事件的应急策略,将实战、案例与理论深度融合。
“怎么断电、怎么救护、谁负责引导、谁负责上报,应急预案里写得明明白白。一旦有情况,我们都能果断处置。”参与大赛安全保障工作的郑州航空港区社会事业局农村农业科工作人员贾志涛,在参加完触电急救演练后对记者说。
24小时值守“揪”出隐患
郑州航空港区应急管理局将指挥所设到最前沿,把执勤人员部署在第一线。他们6人为一组,组成多个应急单元,落实全天候备勤制度,轮岗值守,确保任何时候都能做到“一分钟响应、三分钟到位”。
在场馆布置的第一天,该局应急执勤队员便发现焊接、化学实验室技术、农产品食品检验等赛事项目现场需要使用液化气、乙炔、氧气、甲烷等危化品,短途转运频繁,存在安全风险。他们第一时间邀请安全专家现场研判,当天下午就围绕“风险前置防控、全程精准管控”制定具体措施。例如,在转运过程中,要求负责转运的人员全程手持转运清单,途经危化品仓库门口、停车场门口、场馆门口、比赛选手工位等节点时,逐一核对试剂数量与状态。尤其强调转运途中若需停留,必须将气瓶放置在通风、阴凉、无人员接触的区域,并安排专人全程看守,严禁将危化品单独遗留在通道、走廊等公共区域。
针对W5、W8、S1等使用危化品的重点场馆,该局还坚决落实以下举措:所有大门必须保持常开状态,降低可燃气体聚集风险……
9月22日,大赛进入第三日,该局应急执勤队员在巡检中发现,部分赛事结束后会留下少量未使用完的危化品。为彻底消除安全隐患,该局人员提出应实现“安全优先、合规清零、全程追溯”,对包装完好、未开封且仍在保质期内的试剂,立即联系原供应商予以退回;对已开封或无法退回的危化品,则委托具备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专业单位进行合规转移和无害化销毁,实现危化品“零残留”。
“白天走、干、讲,用脚步丈量每一条安全通道;晚上读、写、想,用预判迎战下一处风险。”应急执勤队员许玉净用这样一句话概括他在场馆执勤的日常。每日梳理检查日报、每晚回头验证整改,不让参赛选手因安全担忧,不让已发现问题过夜,不留任何隐患死角,这是大赛所有应急执勤队员统一的工作标准。
中原国际会展中心安保部经理任亮亮谈到应急管理局派驻的队伍时,竖起大拇指说:“这批专业力量补充进来后,很多我们想不到、不常去的地方他们都走到了,他们排查整改隐患400多处,还协助各省参赛队伍规范布置场地30余处,为我们高标准筹办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提供了安全支撑。”
小细节里有大安全
大赛每个场馆入口处的最显眼位置都张贴着醒目的应急联络表,表中清晰列出行政馆长、应急管理人员、消防负责人及医疗救援人员的姓名与联系电话。
郑州航空港区应急管理局危化科工作人员崔洪萌介绍,参赛选手来自全国各地,遇到的问题复杂多样,公开保障人员信息,是为确保任何人在紧急情况下都能第一时间找到对口责任人获得帮助。
“同志,能帮忙联系一下场馆电工吗?我们的设备要试机。”“老师,场地布置方面能给我们一些建议吗?”应急执勤队员既是安全监督员,也是解决急难问题的“帮扶员”。
宁夏代表团选手李翔刚入住选手村,就被房间桌面上放置的《应急安全宣传手册》吸引。这本手册内容翔实、图文并茂,不仅归纳了火灾疏散逃生要诀、灭火器使用方法,还附有选手村住房分布图、疏散示意图以及大赛期间天气预报。他笑着说:“真是一册在手、安全无忧。”
安全守护不仅体现在纸面上,更融入于人性化的现场管理中。
“高空作业怎么能不系安全绳?命没了,家就散了。”9月15日,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高空施工队员老赵开展高空作业时,为图方便悄悄解开了安全绳。这一危险举动被正在远处巡视的该局应急执勤队员乔梁发现。为不惊扰老赵开展高空作业,避免其因慌乱发生意外,乔梁没有立即喝止,而是让地面配合人员示意,待老赵降回地面,才快步上前,语气严肃地提醒。
9月20日,焊接项目比赛首日,该局应急执勤队员巡检时发现,尽管现场已设置了防火帘和阻隔板,但仍有高温火花从板材连接处的缝隙中溅出。为最大限度保障安全,同时尽可能避免干扰比赛进程,该局应急执勤队员利用比赛间歇时间,使用防火阻燃胶带对所有接缝进行了密封加固。
“台上选手匠心对决,台下的安全由我们精心守护。”郑州航空港区应急管理局局长程飞说。(梁镇)
编辑:王友振 审核 :范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