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鼓励认养、组织研学……,南阳推动“绿色文物”焕生机

2025-09-26大河网

大河网讯 (记者 刘瑞朝)“丞相祠堂何处寻?卧龙岗上柏森森。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上的南阳市,是河南省古树名木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市之一。9月24日,南阳市《古树名木保护条例》科普宣传周活动启动,旨在进一步强化法治引领,讲好中国古树名木保护故事,推动形成全社会广泛关注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良好氛围。

南阳市镇平县二龙乡三潭村五垛山上的350年树龄的古油松。周玉印/摄影

资源|南北气候过渡带,孕育丰富的古树名木资源

古树名木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是有生命的文化,也是一个地方民俗文化、悠久历史的象征和佐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南阳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温和的气候、适中的雨量,为各类树木的生长提供了理想的环境,南阳的古树名木资源极为丰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自然生态景观。

根据了解,南阳市目前登记在册的古树名木共有2734株,其中一级古树296株、二级古树401株、三级古树2022株,名木15株;此外,还有29个古树群,共计6916株。这些古树名木散布在全市各个角落,或扎根于山林,或挺立在村落,成为当地独特的地标。

“这些古树不仅是大自然的杰作,更是南阳悠久历史与灿烂文明的见证者。”南阳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它们历经了百年甚至千年的风雨洗礼,依然枝叶繁茂、生机盎然,承载着岁月的记忆,都是南阳这片古老土地上的无价之宝,值得大家倾尽全力去呵护。

在活动现场,志愿者代表宣读古树名木保护倡议书,以“守护者”“宣传员”“巡查员”“共建者”四大角色为核心,号召全体市民主动参与古树保护。

南阳市宛城区东关街道医圣祠内有着460余年树龄的凌霄。

保护|压实保护责任,形成闭环管理

古树名木是重要的物种资源、景观资源和生态资源,承载着传统文化,记载着历史变迁。

南阳市林业局上述负责人说,做好古树名木保护,对于保护自然生态、拯救珍稀植物、开展科学研究、发展区域经济、改善和丰富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近些年来,南阳市坚持以“绿”破题、生态赋能,积极采取普查建档、挂牌保护、一树一策等多种措施加强古树名木保护,让“绿色文物”焕发生机,取得了明显成效。

南阳市将古树名木保护纳入林长制考核内容,明确乡、村两级林长为直接责任人,每月巡林必查古树,重点记录生长异常、人为干扰等问题,形成“巡林—记录—整改—反馈”闭环管理。通过定期培训与考核,强化林长“守树有责”意识,推动保护责任落地见效。

同时,组织开展更换保护标牌、完善档案、认领认养和救治扶壮等工作。积极推动古树名木认领认养活动,鼓励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其中,增强人们对古树保护的责任感。通过签订管护责任书的方式,将管护责任明确到具体单位或个人,确保每一株古树都有专人负责。

通过技术培训与科普教育结合,南阳市既提升了古树保护的专业度,又让古树文化走进公众生活。近年来,当地累计培训人员超2200人次,培养出500余名基层“古树卫士”。同时,以“古树文化科普教育基地”为核心,串联自然与人文资源设计特色研学路线。

编辑:王友振  审核 :范昭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