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第十五届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丨世界瞩目 开放河南
9月26日,第十五届河南投洽会开幕式现场。本届投洽会以“共商开放合作 共赢发展未来”为主题,旨在为全球投资者搭建起与河南双向奔赴的桥梁。本报记者 邓放 摄
四海嘉宾聚中原共拓发展新空间
——第十五届河南投洽会开幕式侧记
□本报记者 王歌
大美中原,秋色如画。9月26日,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如意湖畔涌动着热情与期盼,第十五届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以下简称“河南投洽会”)如约而至,在这里演奏出一首跨越山海、链接机遇的合作序曲。
早上8点20分,距离开幕式还有1个多小时,香港工业总会常务副主席、利记集团有限公司行政总裁陈婉珊一行就来到了会场,在如意湖畔合影。虽是首次参加,陈婉珊对河南投洽会却并不陌生。“我一直关注河南投洽会,它不仅是中部地区重要的投资贸易平台,更是一扇通向机遇和未来的窗口。”陈婉珊说,“今年的河南投洽会国际化与专业化程度更高,相信能够为企业提供更精准的对接平台。”她笑容满面、满怀期待,说下午还要参加大会专项对接活动,希望大家能找到更多合作机会。
早早赶来的还有波兰喀尔巴阡山省的代表团。“半个月前河南代表团来我省考察,对航空、旅游方面的合作非常感兴趣。”喀尔巴阡山代表团团长助理艾莱克说,这次应邀组团回访,希望借助河南投洽会平台深入对接各地资源,推动合作落地。
芬兰共和国驻华大使馆教育与科学参赞欧力带着签约项目前来赴会。“我们与郑州科技学院合作建设了办学机构,期望能在应用科技领域共同培养人才。”从小喜欢中国功夫的他说着一口流利的中文,此次河南之行,他除了参加专项对接活动外,还给自己安排了一趟“少林之旅”。
距大会开始还有半个小时,会展中心轩辕堂内已座无虚席。嘉宾会聚一堂,或握手寒暄,或交换名片,或掏出手机互加微信,合作意向在交谈中达成,新的项目在碰撞中拓展。
“金秋九月,相‘豫’中原——”铿锵有力的欢迎词拉开了这场开放盛会的序幕。作为河南今年规模最大、规格最高、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性经贸活动,本届河南投洽会不仅是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更释放出河南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的强烈信号。
“当前国际背景下,以联合国采购为代表的国际公共采购拥有巨大的潜力和机遇,也是河南企业‘走出去’和开拓国际化市场的一条新通道。”开幕式上,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投资和技术促进办公室和机构伙伴关系司司长舒骆玫表示,豫企在拓展联合国采购市场方面空间广阔、潜力巨大,希望能够进一步深化合作,助力更多豫企积极布局国际公共采购这一蓝海市场。
深圳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李海涛是土生土长的河南人,在本届河南投洽会现场,他连连感慨老家近年来日新月异的变化。“公司将全力运营好在豫项目,并且积极寻找更多投资布局机会,为家乡打造交通强省贡献力量。”他说。
开幕式现场,一批代表着新质生产力的项目集中签约,一股合作共赢的新动能澎湃中原大地。
转眼两个小时过去,开幕式圆满落下帷幕。嘉宾们陆续走出会场,有人移步展览展示区细致观摩,有人匆匆赶赴下一场专项对接活动。从这里出发,他们带走的不仅是名片与资料,更有合作的可能与发展的信心。
这场金秋的相聚,为河南更高水平开放发展埋下一粒粒种子,相信在下一个秋天,合作共赢的大树将结出累累硕果。
河南如何用好AI
□本报记者 胡舒彤
9月26日,第十五届河南投洽会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创新发展活动如期举行。一场关于人工智能赋能经济发展的分享谈论就此展开。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深度改变着世界。不久前,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重塑人类生产生活范式。
在“人工智能+”的风口上,河南如何抢抓新机遇、跑出新赛道?此次活动提供了不少思路。
“认知大模型技术的通用能力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激发着人们的想象力。‘想象力+大模型’等于新质生产力。”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方明说,目前科大讯飞已训练出医疗、教育、金融等多个垂直领域大模型,与河南AI产业发展合作前景广阔。
复旦大学计算与智能创新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汪卫说:“工业大数据是工业个性化、服务化、智能化转型的核心。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工业大数据分析领域展现出了机理分析稳定性好、数据模型拟合性高等优势,其推理能力、持续学习和改进能力将提升运维效率。”
河南是工业大省,将AI技术应用到工业企业发展,有利于推动河南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推动河南从“数据大省”向“智能强省”跨越。
上海卓益得机器人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李清都介绍,具身智能已成为人工智能的下一个浪潮。2024年10月,中豫具身智能实验室在郑州揭牌,李清都任实验室执行主任。成立近一年来,实验室通过加强与卓益得的协作攻关,不断完善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目前已成功实现人形机器人的小批量生产销售,河南具身智能领域已初步构建起“技术研发—产线建设—商业落地”的全闭环体系。活动现场,河南具身智能公司中原异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正式发布。
算力是筑牢数字经济的“动力引擎”。随着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河南空港智算中心等重大设施相继建成,河南全省算力规模跃居全国中上游水平。“人工智能正在快速逼近AGI,算力是人工智能创新迭代的基础和载体。”超聚变CIO、城企数智事业部总裁蓝文广说,超聚变紧抓产业战略升级机遇,聚焦“智能体”,通过技术创新和业务重构,围绕AI、算力、数据、能源四大领域深入实践,为“城市”和“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自超聚变数字技术有限公司2021年落地郑州以来,已集聚上万家生态合作伙伴,对促进河南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搭建算网融合实验室,将分散算力通过算网融合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围绕“算力、算法、数据”人工智能发展三要素,建设省级人工智能产业赋能中心……
从黄河之滨到全球云端,人工智能正重塑河南经济的核心竞争力。未来,河南将以AI为笔,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高端访谈
以“双山模式”搭桥深化与河南合作
——访波兰喀尔巴阡山省副省长皮奥特·皮尔赫
□本报记者 贾永标
“喀尔巴阡山省高度重视与中国在多领域的合作,愿以‘双山模式’为平台,推动双方在经贸、科技、教育、文旅等方面实现更高质量的共赢发展。”9月26日,在第十五届河南投洽会开幕式上,波兰喀尔巴阡山省副省长皮奥特·皮尔赫说。
皮奥特·皮尔赫对河南的快速发展表示赞赏。他说,河南作为中国中部重要的经济与文化枢纽,与喀尔巴阡山省在区位优势、产业结构和开放理念上高度契合。自2019年与喀尔巴阡山区域合作委员会建立合作机制以来,双方逐步构建起中东欧与中国之间的“合作之桥”。
“我们不仅看重贸易与投资,更注重可持续、有深度的合作关系。”皮奥特·皮尔赫说,喀尔巴阡山—嵩山的“双山模式”以共同价值观为基础,整合旅游潜力与自然资源,是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创新实践。
据介绍,喀尔巴阡山省位于波兰东南部,毗邻乌克兰与斯洛伐克,是连接欧盟与东欧、亚洲的重要门户。该省拥有210万人口,高等教育资源丰富,每年有超过4万名大学生在热舒夫的多所高校就读,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在产业方面,航空制造业是喀尔巴阡山省的经济支柱。作为“航空谷”核心区,该地区聚集了普拉特·惠特尼、空中客车等国际龙头企业,形成了集研发、制造、工程于一体的产业集群。此外,信息技术、汽车制造、绿色能源等新兴产业也迅速崛起,省会热舒夫更被誉为波兰最具营商活力的城市之一。
在谈到未来合作方向时,皮奥特·皮尔赫表示,喀尔巴阡山省将持续推进与中国在高端制造、数字科技、生态旅游、有机农业等领域的务实合作。“我们相信,基于相互尊重与信任的伙伴关系,能够创造出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持续加码投资助力河南打造交通强省
——访深圳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李海涛
□本报记者 贾永标
9月26日,第十五届河南投洽会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开幕式上,深圳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国际”)董事会主席李海涛在致辞中表示,河南作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循环枢纽、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支点的战略定位,与深国际交通物流主业高度契合,公司将持续加码在豫投资布局,为河南打造交通强省注入“深动力”。
李海涛介绍,从2020年起,深国际已先后在郑州二七区、新郑市,周口等地,投资运营现代物流园区和河南钢铁集团周口基地配套专用港口项目,累计投资额达31亿元。“从项目前期筹备到建设运营,河南各级政府给予的无微不至的关心与帮助,让我们对在豫发展充满信心。”他说。
“河南区位优势突出,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李海涛提到,“深国际作为以交通物流为核心业务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有能力也有责任参与其中。”
李海涛透露,下一步深国际将重点推进周口沈丘港二期项目的规划建设,并积极拓展在豫物流网络,助力河南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提升全链条运行效率。“我们不仅要运营好现有项目,更要在冷链、智慧物流、多式联运等领域寻求新的合作机会。”
当日下午,李海涛还要聚焦临港经济高质量发展出席参加本次投洽会专项活动,他表示,深国际将依托其在港口、铁路、航空等领域的综合优势,推动河南临港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们期待以此次投洽会为契机,深化与河南的合作,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贡献更多力量。”李海涛说。
插图:王伟宾 张卉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