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鉴定意见,破解质证难题!中国人民大学“陕公大学堂”公益讲座在郑举办
大河网讯 9月27日下午,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郑州市律师协会和中国人民大学河南校友会共同承办的“陕公大学堂”2025年河南第三期公益讲座在郑州市图书馆一楼多功能厅举行。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证据学教研室主任,中国人民大学物证技术鉴定中心主任李学军教授主讲,中国人民大学河南校友和来自法律界的专业人士参加活动。讲座由中国人民大学河南校友会执行会长、郑州市律师协会会长赵虎林主持。
中国人民大学河南校友会荣誉会长王群为李学军教授颁发“主讲人”证书。
“陕公大学堂”公益讲座现场。
李学军教授从多维度系统解析了鉴定意见的专家依赖问题。在鉴定启动环节,她深入阐述了“专门性问题由具有专门知识的人来解决”这一基本原则的法理基础,指出这是由“术业专攻”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在鉴定意见生成过程中,她详细分析了主体资质、操作方法、程序规范等关键要素的影响,强调“鉴定意见即专家意见,永远不可能唯一化”的本质特征。在审查判断阶段,她重点论述了要注重鉴定意见的可靠性,避免仅进行形式审查的重要性。
李学军教授正在讲课。
讲座还围绕律师实务中的重点难点展开深入讨论。李学军教授通过念斌案等典型案例,生动阐释了质证参与范围的界定、检验鉴定记录的出示规则、鉴定方法的公开要求,以及非标准方法在鉴定中的应用等实务问题。她特别指出,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着“隔行如隔山”的现实情况,认证主体往往面临着“不可承受之重”。
与会律师与李学军教授互动交流。
在互动环节,与会律师就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鉴定意见审查难题与李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大家普遍认为,本次讲座不仅深化了对鉴定意见本质特征的理解,更为提升专业审查能力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思路和方法。
据悉,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前身是1937年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陕北公学。为更好地凝练红色精神谱系、传承红色基因、服务地方发展,中国人民大学以“陕北公学”为名,于2023年创办全国性群众宣传教育品牌“陕公大学堂”系列公益讲座,2023年12月,荣获2023年度首都教育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优秀案例。截至本月,“陕公大学堂”在包括郑州在内的全国32个省市区举办了8期。(记者 杨鑫阳 通讯员 卢美心)
编辑:张龙(小) 审核 :范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