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摸“家底”,河南即将开展第三次古树名木资源普查
大河网讯 古树是“绿色的国宝”“有生命的文物”。河南是古树名木资源大省,全省共有散生古树名木3.3万株,古树群777个、古树28.6万株,位居全国前列。
9月28日上午,2025年河南省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主场活动在新密市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为更好保护古树名木资源,摸清河南古树名木“家底”,河南即将开展第三次古树名木资源普查。
新密市伏羲山风景区管委会楼院村千年匙叶栎。
做法丨挖掘古树历史文化,新密推出古树体验专线
牛店镇南龙村山沟里的两株千年榔榆,伏羲山风景区钟沟村深沟里的600岁树龄的母子槐,袁庄镇山顶村古树苑的18棵古树……
9月28日上午,新密市雪花山森林运动公园内,2025年河南省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主场活动召开。活动现场展板上的新密最美古树系列图片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观看。
新密市古树名木资源丰富,现有古树名木1160棵,主要树种为国槐、皂荚、柏类、栎类。新密市林业局局长王炎军介绍说,新密市将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组织专业力量完成了古树名木普查,摸清了全市古树“家底”,树龄在千年以上的古树20株,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古树景观。
古树名木,由以前的资源闲置向文旅融合发展转变。为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保护合力,成立了全省首家古树保护协会,深入挖掘整理与古树相关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
同时,新密市建立了智慧古树名木与旅游发展平台,制定了《新密市古树名木旅游发展规划》,策划古树“一日游”线路,并推出六条古树体验专线,以古树名片带动乡村旅游和特色林产品产业发展。
古树名木保护,也有了资金的保障。王炎军说,林业部门与新密市慈善总会创新成立运行“新密市古树名木保护慈善基金”,为保护好古树名木提供更加坚实的资金补充保障。近年来,新密市累计申请上级古树名木保护资金660余万元,对全市145株古树进行了专业复壮保护。
新密市伏羲山风景区管委会尖山村2000年树龄国槐树。
保护丨河南即将开展第三次古树名木资源普查
古树名木,是自然意象与人文精神交融而成的自然生态美景,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生态价值,被誉为“绿色的国宝”“有生命的文物”。
河南省古树名木众多,根据2017年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和2023年补充调查,全省共有散生古树名木3.3万株,古树群777个、古树28.6万株,位居全国前列。
根据了解,河南省近年来积极探索古树名木保护机制,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古树名木保护。一方面,对古树名木开展精准保护。组织制订河南古树名木保护地方标准,让保护步入标准化轨道。严格实行“一树一档案、一树一挂牌、一树一保护”的保护措施,持续动态监测和跟踪管理。遵循“一树一策”,对全省849株濒危、衰弱的古树名木开展保护修复,落实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4300多万元。
同时,保存种质资源。采取现代技术手段,建立古树名木基因资源克隆保存圃,保存我省有代表性的重要古树名木基因资源。
“我们要以科普宣传周活动为契机,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多渠道宣传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提高全社会保护古树名木的意识。”河南省林业局生态建设修复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要树牢科学保护理念,尊重古树名木自身生物学和生态学规律,通过精准化、个性化措施,实现从粗放经营向科学管理的转变。持续不断开展对衰弱、濒危古树名木的保护修复工作。
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按照全国绿化委员会统一部署,从今年下半年开始,要用近3年时间开展第三次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各地要精准摸清古树名木的资源分布、生长状况和保护管理等情况,为科学、精准、依法保护管理古树名木奠定坚实基础,推进古树名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刘瑞朝 王苑)
编辑:张龙(小) 审核 :范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