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多彩敦煌,再绘丝路新画卷

2025-09-29人民日报海外版

  外籍演员在参观游览敦煌文博会。周婉婷摄

  本报记者 银 燕 曾亦辰

  一头,是非洲鼓鼓点阵阵,一头,是诺拉舞(泰国南部舞蹈)风情款款——或悠扬或急促的音乐响彻数百平方米的空间,不少人跟着节奏打起了节拍。俄罗斯的套娃、马来西亚的白咖啡、尼泊尔的羊毛衣、巴基斯坦的花梨木……各色特产让人眼花缭乱,各国语言此起彼伏。

  这里,是第八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以下简称“敦煌文博会”)“一带一路”国家文化交流展区。

  伊朗展区前,色彩鲜艳的地毯整齐铺陈,吸引大量参观者驻足。地毯经销商易卜拉欣笑着介绍道:“我们带来了最好的地毯,花纹丰富、色彩斑斓。这是我第一次来到敦煌,这里太美了,我很喜欢!”他的摊位上,一块块花瓶纹饰的地毯格外醒目,既有古波斯风格的精巧,也带着现代设计的灵动,成为展馆里最热闹的角落之一。

  在不远处的中外艺术交流展厅,孟加拉国艺术家代表蒙蒙烁正在向观众讲解自己的作品。画布上,中国古老的炳灵寺石窟、孟加拉国的厚藤花与灵动的飞鱼群交相辉映。蒙蒙烁说:“这些跃过石窟的飞鱼,是我们艺术家伙伴们的化身。它们打破了陆地与海洋的界限,用新奇的视角重新审视这片古老的土地,为石窟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在他看来,大家虽来自不同的国家,说着不同的语言,但对美、对和平、对未来的向往是共通的。

  展厅另一侧,意大利观众安吉洛·马斯凯罗尼正在欣赏一幅水墨画:“水墨画对我来说是一种新颖的艺术形式,这幅手稿里透露着东方神韵,在画中的山水间,我看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更看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夜幕降临,敦煌大剧院内,《丝路花雨》演出缓缓拉开帷幕。舞台上,“飞天”的身影仿佛从壁画中走来,舞姿灵动,乐声悠远。敦煌文博会期间,新版《丝路花雨》精彩亮相,为与会嘉宾带来了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盛宴。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萨米达·穆斯塔菲耶娃观看演出后,久久难以平复心情:“演员精湛的表演让我深受震撼。故事展现了真挚的情感与人性之美。它让我更加坚信,丝绸之路不仅是经济和商贸的通道,更是文化、价值观与心灵交融的桥梁。”

  从会议到论坛,从舞剧到展览,9月20日至22日,不同肤色的人们在敦煌文博会留下了属于自己的故事。在这里,人们因艺术作品的表达而相互理解,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达成共识。从金帛相易到弦歌相和,丝路的内涵早已从经济动脉扩展为文化交流的广阔平台。正如白俄罗斯文化部第一副部长什利亚赫京在开幕式上所言,千百年来,丝绸之路连接的不仅是贸易通道,更串联起众多民族的文化与传统,文博会上的相聚正是文化交融的最佳见证。

编辑:张龙(小)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