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的河南 决胜“十四五”·郑州篇丨高效能治理,大城何以善治
10月1日,游客在二七广场参加国庆升国旗仪式。 本报记者 王延辉 摄
中原区“一路四街”焕新彩。本报资料图片
鸟瞰郑州中央商务区。 李哲卓 摄
□本报记者 王冰珂
城市,文明发展的空间,现代化建设的载体。
今年7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新征程城市工作指明方向。
大城之治,机杼万端。作为省会城市、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特大城市,郑州市如何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以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内涵式发展?
近年来,郑州用好“党建+网格+大数据”模式,将党的组织优势与数字技术优势深度融合,巩固提升“一核统多元、一格管全面、一屏观全域、一网揽全局、一线通上下、一键全处理、一融助创新、一文促善治、一法保平安、一制强安全”的“十个一”治理格局,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向纵深推进。
“一核”统起多元力量
国庆中秋假期,二七塔商圈热闹非凡:各大商家举办活动促消费,市民惬意地吃喝玩乐,巨幅国旗吸引游客拍照打卡。
二七塔商圈地跨二七、金水、管城三区五街道,分布有8个地铁口、20个地下商场出入口,28条公交线路,集聚22个大型商业体,从业人员超7万人,日均客流量超20万人次。
人流、物流、商流“川流不息”,治理复杂性多维叠加。“过去,各区域管理分散,问题发现滞后,解决缺乏协同,治理效能低。”二七区德化街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说。
2024年,二七塔商圈由市领导牵头成立专属网格联合党委,组建11家市直局委、三区五办一中心参加的专属网格工作组,选派业务骨干成立工作专班,搭建起“跨域治理数字中枢”。
党建引领下,商圈建立联席会商、应急保障、协同治理、争议解决、多元融合五项机制,着力破解平安建设、应急处突、交通秩序、市容市貌、矛盾化解、商企自治、企业服务、经济发展八大难题。
有了机制保障,模糊的管理边界被理清。依托“网格员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各部门通过数字化平台实时共享问题清单,数据一“冒泡”,相关部门立即接单,95%的问题在网格内快速解决。
人畅其行、车畅其流,二七塔商圈的高效能治理,靠的正是党建引领这一内核。
近年来,郑州市创新“党管决策、党管治理、党管数据、党管平台”机制,以党组织为“主轴”构建治理共同体,整合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群众自组织、新经济组织及重点就业群体力量,建立“市委统筹—区县主导—街道主战—社区落实”四级责任链。
党建带群建,实现多元共治。郑州市推进群团组织融入网格,加大社会组织孵化力度;在平台企业、快递物流网点等组建党组织,在外卖、快递、交通运输等行业组建行业党委;加强城市驿站和流动党员报到点建设,推动党组织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目前,全市共建立网格党组织3.94万个,有效联结社会组织1.6万个、群众自组织2.1万个、新经济组织4.4万个,联动下沉市直、区直部门人员2.8万名,党建引领形成治理新格局。
“一格”包罗基层万象
10月1日,郑东新区CBD迎来大量游客。无人机从郑东新区智慧环保调度中心楼顶出发巡逻,AI算法自动标注问题点位,30分钟内完成派单,通过网格化平台流转,相关部门迅速到场处置。
郑东新区CBD是全市经济活动的重要区域,也是城市治理的标杆之一:商务楼宇43栋,日常容纳8万余人办公,每年举办大型会展、演出、会议超百场。
“郑东新区成立CBD专属网格,涵盖相关局(办)、公安、平台公司和辖区物业等57个成员单位,建立‘基层吹哨、部门报到’机制,职能部门下沉网格672人,实现‘一格全治理’。”郑东新区如意湖办事处党工委书记张琳说。
在郑州,网格被作为实施治理、服务群众的基础单元,按照“规模均衡适度、任务能力匹配”原则,精细划分社区网格、微网格、专属网格,精准覆盖交通枢纽、学校医院、商圈市场等人员密集、流动性强的重点区域。
每个网格都“包罗万象”,整合综治、公安、城管等部门的下沉力量,组成无死角、全覆盖的体系,归集各种数据资源,形成“人、情、地、事、物、组织”六要素动态数据库,通过可视化分析、智能化监管,把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解决在网格内。
运行体系上,郑州建设三级新型智慧城市运行中心,推进发现、派单、处置、反馈全面智能化,实现管理、服务、督查、治理、考核五大功能融为一体。“键对键”提供常态化管理服务、“面对面”解决疑难杂症,推动社会治理方式向分级与扁平协同管理转变。
基层治理,关键在人。全市按照“每万人18名”标准,充实配齐社区工作者,推动机关干部下沉网格,选派市直、区直部门优秀年轻干部进网格历练,“五员一律”组成的平安建设力量、公安民辅警和城管执法队员、协管员入格,不断充实基层网格队伍。
“一元”带“多元”。郑州市吸纳“五老”人员参与治理,引导外卖员、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担任兼职网格员,形成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确保基层“有人管事、有人理事、有人办事”。
“一屏”尽览城市运行
10月1日,绵绵细雨,走进郑州市城管局数字化城市运行中心,只见大厅屏幕上,城市防洪排涝监测预警平台画面不断闪烁。
“遍布市区415个重要点位的智能传感器不间断传回汛情数据,积水点预警、趋势分析、积水水位情况、持续时长等信息一目了然。”值班人员不断调看重要点位实时监控画面。
随着系统发出红色告警,监控画面显示某处涵洞积水超过30厘米。随即,工单以短信+政务应用提醒的形式派发至责任人。值守人员立即断行交通、迅速抽排积水。通过实时监控现场处置画面,结合水位下降情况,系统自动解除告警,工单处置完结,涵洞恢复通行。
“数字城管”是郑州市以基层网格体系建设为载体,打造“一屏观全域”的生动缩影。
郑州市积极推进“党建网”+“政务网、视联网、物联网”+“城市运行、应急处突、经济运行等专网”融合,打造全市域、全覆盖、全贯通、全应用的城市运行智能感知体系,充分发挥“城市大脑”智慧化、精细化治理优势,推动城市治理向智慧治理跃进。
在郑州市新型智慧城市运行中心,工作人员轻点鼠标,巨型屏幕上,显示着二七广场、CBD、郑州东站等地标的实时画面。
目前,郑州已接入机场、车站、医院、商圈等13万余路视频、1583个高位探头,贯通森林消防、交通运输、自然资源、农业农村、应急管理、生态环境等视频资源,推进燃气、水务、热力等21.93万台物联设备接入全市物联网平台,实现“一屏”掌控城市运行。
郑州市还把所有网格孪生成多方共享、动态更新、精准识别的二维高清网格电子地图,实现政法综治、城管、信访、市场监管等多格合一,对各类数据进行归集、关联,经过可视化分析、智能化监管、数字化建模,打造出云端“看得见的郑州”。
上传单元楼渗漏点坐标定位、积水影像,物业工程部迅速携带专业设备抵达现场;洗衣机接口脱落引发用水异常,智能水表启动预警,网格员12分钟赶到现场;发现路面凹陷,通过郑好拍上传照片,不到30分钟,市政养护车辆就抵达现场……
如今,城市各角落的“千里眼”“顺风耳”,将各类信息汇总至平台,经过“智慧大脑”超级运算,为城市管理提供全面数据支撑。
“一线”畅通政情民声
“由于昨晚大风,个别老旧小区的楼顶隔热板脱落,危害公共安全。”日前,新密市遭遇大风天气,新华路街道惠沟村社区网格员检查完小区情况,立马上报事件。
接到事件后,新华路街道城运中心立即联系村组,拿出处理方案,对脱落隔热板进行整修,将风险消除在萌芽阶段。
群众诉求,一呼即应。类似这样的城市治理问题,正在一一被郑州市“一线通上下”协同机制高效化解。
郑州市依托三级新型智慧城市运行中心,打通数据、打通平台、打通体系,市域指令10秒可直达一线负责人,构建起“市域一体、直达网格”的扁平化架构,实现指挥调度“一线通”。
依托顺畅的“神经”网络,郑州探索建立“日常、重大节假日、重大任务、应急”城市运行四种模态,针对重要区域、重点时段和主要风险,明确转换条件、工作目标和具体任务,加强值班值守和指挥调度,确保“平时保运行、战时能打赢”。
指令快速下行,诉求顺畅上达。郑州市整合“郑好拍”、网格员巡查等10余个通道,将民意诉求迅速汇聚到三级城运中心,确保即刻作出响应,实现群众诉求“一线通”。
社区反映停车难,网格下沉力量协同停管中心盘活边角地,新建智能车位;上街区网格长秒级响应路面塌陷,多部门3天修复隐患;电梯施工挖断污水管导致倒灌,网格员上报后联动多方达成赔偿协议……微观场景的治理精度,折射出为民服务温度。
依托“一线通上下”机制,不仅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还通过纵向动态联通各社区(村)和郑州东站、CBD等16个重点区域专属网格,横向联通110、119、120、交通、生态环保等部门和水电气暖等49个市级单位,形成一插到底、协同到边的“三平台一终端”高效指挥链路,让每一个诉求都有回音。
网格“前哨”精准上报、城运中心高效派单、多部门协同攻坚,“一线通上下”机制打通了责任壁垒,实现与群众的一线连通。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