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周口:“红色引擎”驱动细“治”入微

2025-10-15大河网-河南日报

  入驻川汇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的相关单位工作人员正在转办各类事项。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卢涛 摄

  扶沟县平安建设促进中心工作人员在基层开展日常走访巡查。 张保霞 摄

  郸城县汲冢镇的优秀户长在柴堂社区主动走访群众。徐松 摄

  沈丘县卞路口乡网格员在村室调解矛盾纠纷。张蒙蒙 摄

  □本报记者 王映 马涛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卢涛

  基层治理千头万绪,如何才能实现“如身使臂,如臂使指”的高效协同?面对群众日益多元的需求,如何确保服务精准直达“最后一米”?

  在豫东周口,郸城县构建“十户联治”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充分发挥“十户长”自身优势,排查和调处矛盾纠纷;鹿邑县565个行政村全部配套综治信息平台,实现了传统治理向现代“智”理的蜕变;川汇区整合网格员上报、警综平台、司法推送等11个渠道,对邻里、婚恋、物业等10类高频矛盾进行精准分流化解……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周口以深化党建引领为破题之钥,通过构建“党建+网格+大数据”治理模式,推动治理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力量下沉,探索出一条符合实际、富有成效的基层治理新路径,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党建引领让“治”更有力、见长效

  “河南人口总量、人口密度、人口流动量都比较大,社会问题复杂多样,必须扎扎实实加强社会治理。”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对加强社会治理提出了明确要求。

  树高万丈,植根于大地;江河千里,回溯于其源。加强社会治理,事关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也事关社会安定和百姓安宁。

  社会治理的重心在基层,难点在基层,活力也在基层。省委多次召开会议,部署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工作。周口是人口大市,基层治理无疑是张难度极高的“考卷”。9月17日,周口召开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工作推进会,强调要聚焦“两高四着力”,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扎扎实实加强社会治理,以周口一域之稳定为全省全国大局之稳定尽责任、作贡献。

  如何答好基层治理这张“考卷”?关键在于党建引领,织密建强党的组织体系。

  周口树牢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夯实党的执政根基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突出抓好“五基四化”和16个重点任务专项攻坚,持续加强基层组织、基础工作、基本能力建设,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牢坚实基础。

  “我们致力于建强骨干队伍,组织开展全市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能力提升培训班3期,示范培训人员685名;依托远程党校举办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工作专题培训班,培训基层干部4.5万余人。”周口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把好党建“方向盘”,筑牢治理“主阵地”,关键要打好“组合拳”,打造“聚能环”。

  一方面,高位谋划统筹实施。周口市委先后7次召开工作推进会,制定《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年度任务清单》,月月调度,推动落实。成立以市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召开调度会,组织各单位到基层开展针对性督导指导,构建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工作格局。

  另一方面,充分凝聚治理合力。实行专班推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综合协调组、网格管理服务组、社会治理组、平台建设组,构建“四个一”常态化推进机制、网格管理服务机制、平台建设标准化规范化机制、“三定一全(定时报送、定期研判、定责处理,全闭环落实)”风险隐患预警快速响应机制,推动问题发现在早、处置在小。

  在这一系列举措中,周口以党建引领谋篇布局,让统筹领导“主心骨”更加坚强;以打破条块壁垒为关键落子,使基层治理“一盘棋”全面走活。

  共治共享让“治”更具体、增活力

  9月29日,走进周口市川汇区七一路街道文明社区,桂花香气扑鼻,环境整洁有序,细雨霏霏中别有一番风韵。作为周口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一张“名片”,其打造的“15分钟便民生活圈”火到了央视。

  “以前院子里脏乱差,现在小区改造好了,我们不仅不花一分钱,而且不出15分钟,啥都能办妥,健身、买菜、看病、休闲样样齐全,有事大家共商共议,日子过得既舒心又幸福。”71岁的社区居民李凤仙笑着说。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如何把基层治理“活力指数”转化为居民的“幸福指数”?该社区通过探索党建引领“社区、街区、小区一体化”治理体系,实现了人居环境、功能品质同步提升。前些年从这里搬出去的居民,看到小区改造后的变化开始陆续“回流”,如今已搬回30余户,并成为社区治理的参与者。

  该社区党支部还以区域化党建为平台,成立“党建联盟”,探索建立街道党工委指导、社区党组织牵头下的“党建引领、社区主导、问题导向、供需对接、长效治理”的全新模式,构建起社区支部、辖区单位、社会组织、物业企业、社区民警、社区居民“六方共治”格局。

  “消防常识永不忘,遇到火情不惊慌……”9月28日,鹿邑县物业管理协会直播间,物业管理人员正在进行消防宣传。“全县在管物业小区82个,实现了党组织100%全覆盖。”鹿邑县物业行业党总支部副书记云卫东说,“红色物业”建设将基层党组织建设与社区物业管理相结合,切实提升了物业服务质量和社区治理水平。

  看似模式不同,实则方向一致——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党和国家各项决策部署、省里和市里各项工作要求,最终都要靠基层“穿针引线”、靠党员干部和基层群众落到实处。

  近期的绵绵秋雨,可愁坏了商水县黄寨镇的王老汉:“玉米该收了,可怎么收啊!”

  9月25日,黄寨镇总胡同长、共产党员周菊喊上另外两名姐妹,趁着雨势稍歇,一鼓作气帮助家庭劳力欠缺的王老汉把玉米抢收回家,王老汉的心里总算踏实了。

  在黄寨镇,胡同是乡村治理的“基础单元”。每条胡同无论长短都有一名胡同长,这些胡同长则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黄寨大嫂”。

  周菊每天都忙得脚不沾地。“胡同里的安全生产、矛盾纠纷、治安防范这些事儿,俺都得管,随时排查隐患、上报信息,保证网格的安全稳定。”周菊自豪地说,她管的这个胡同实现了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的“三零”目标。

  针对外出务工人员多、留守群体庞大的镇情,黄寨镇党委创新构建了党建引领下的微网格治理体系:将24个行政村的1107个胡同设为微网格,1100余名“黄寨大嫂”在操持家事之余,凭借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在化解矛盾、服务邻里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确保了“小事不出胡同,大事不出村”,为乡村治理注入强大的“巾帼力量”。

  科技赋能让“治”更智能、提质效

  “张庄网格有居民因宅基地纠纷需要调解,请前往处置。”近日,郸城县汲冢镇张庄社区网格员张玉东收到网格通APP平台推送的消息后,便邀请法律明白人和熟悉情况的户长一同前往调解,经过沟通和协商,双方矛盾很快成功化解。“网格通APP真是日常工作的好帮手!”张玉东不由夸赞。

  这是技术赋能下,“微网格”产生“高效能”的一个缩影。郸城县3774个网格共选任3902名专职网格员,每日走访排查邻里纠纷等隐患,通过手机端实时上报信息,推动网格管理精准化、服务群众精细化,切实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今年以来,郸城县依托“登记—分流—处置—反馈”的全链条闭环管理机制,高效处置网格员上报的5800余起事件,实现了100%的办结率与全过程可追溯。郸城县治理效能迈上新台阶,为社会大局的“稳”与“和”贡献了关键力量。

  9月27日,记者走进鹿邑县综治中心一楼指挥调度大厅,数字大屏映入眼帘。“这个社会治理综合指挥平台系统整合了综治信息化系统、公安局智慧一体化平台等5个信息化系统,共纳管部门领域和乡村两级视频监控1.4万余路,可实现可视化远程调度、实时指挥。”该综治中心主任张建华说。

  “群众随时随地扫码即可在线反映诉求。”说话间,记者打开手机,通过扫描鹿邑县社会综合治理中心二维码,即可直接填写诉求信息,方便又快捷。群众反映的诉求会被综治中心的工作人员及时受理、分流交办,并实现事件的全流程追踪。

  在数字化浪潮下,基层治理正经历着从“粗放管理”到“精准滴灌”的深刻变革。

  周口市智慧城管综合运行中心以“城市大脑”为中枢,融合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前沿技术,构建“空天地”一体化智能感知体系。今年以来,其智慧城管平台共采集上报各类城市管理问题近20万件,结案率达97.54%,切实把每一条工单转化为“红色任务单”。

  无独有偶,今年3月,周口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智能座席助手应用完成部署并正式上线,标志着12345热线正式迈入“AI赋能”新阶段。截至目前,该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共受理有效诉求超35万件,办结率达97.8%。

  三川之“治”,蕴含在深化运用“党建+网格+大数据”的创新模式中,蕴含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中,蕴含在党群一心携手并进的共同奋斗中。这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大动作”,却有润物无声的“微改变”;这里不追求一时的“高光时刻”,却执着于日复一日的“民心积累”。

  新征程上,周口必将以更精细的“绣花功夫”、更温暖的“为民情怀”,绘就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新图景,让“基层善治”成为这座城市最温暖的底色。

编辑:申久燕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