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一个坐标,N种世界!郑州航空港筑梦“微短剧宇宙”

2025-10-15大河网

大河网讯 重生逆袭、真假千金、豪门恩怨……这些刷不完的“上头”短剧,背后可能印着“空港造”的标签——在被誉为“中国航空大都市”的郑州航空港区,集创作、拍摄、制作、发行、交易于一体的微短剧产业新高地正迅速崛起。

打造微短剧“瞬息全宇宙”

走进聚美郑州航空港竖屏电影基地,只见剧组人员穿梭忙碌、实景棚里拍摄正酣。

摄影棚内,导演的指令一声接着一声:“切画面,换女主特写”“OK,准备下一个场景”……聚美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一部短剧从开机到杀青,短则2至3天,长则5至7天,高效的工作节奏彰显出微短剧行业的旺盛活力,也对拍摄基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年代家庭、现代医院、霸总办公室、豪华宴会厅……聚美基地里,20多个风格迥异、布置齐全的拍摄场景任选,剧组可随时开机。

“聚美基地建筑面积4万余平方米,日均可接待8~14个剧组,是河南省微短剧产出最多、置景质量最优、服务最完善的拍摄基地之一。”聚美基地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基地已成为郑州航空港标志性的短剧基地,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微短剧剧组前来拍摄。“在这里,时间、空间的边界无限模糊。”

“微短剧超七成从业者为30岁以下的青年,核心工种月薪轻松破万元。”该负责人透露,拍摄基地咨询电话络绎不绝,从大学生到退休人员均跃跃欲试,无论是群演还是编剧,相关岗位都十分火热。

不仅仅是聚美基地,郑州航空港内早已刮起“微短剧之风”。

从聚美空港竖屏电影基地往南走大约五公里,就到了郑州航空港区空港空中丝路文化产业园。

记者了解到,空中丝路文化产业园一期占地40余亩,总投资约1500万元,已储备拾捌子、河南宝莱坞影视等影视公司,医院、办公室、会议室、花园、餐厅等场景已搭建成型,陆续有剧组入驻开拍。

“芳华影视基地、郑州航空港微短剧产业基地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建有古装街区与欧美街区,致力于打造多元化影视拍摄场景,同时配套提供设备租赁、服装、化妆、道具租赁、剧本IP生产、版权登记等全流程服务,形成覆盖微短剧制作全周期的配套支持体系。”郑州航空港区创意文旅产业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外,郑州园博园、苑城文化公园、双鹤湖中央公园等也随时开放,欢迎剧组前来取景。”

区位优势助推爆款出海

上午签约、下午开机,市场瞬息万变、观众口味越发挑剔微短剧的制作关键就在于抢时间、抓效率。

“轻量化生产、短周期迭代、强流量变现的微短剧特性,与郑州航空港突出的区位枢纽、显著的成本洼地、丰厚的人力储备、多元的场景资源等精准契合。”郑州拾捌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本土团队加速成长,外来力量加码布局,在郑州航空港这片热土上激荡起前所未有的产业动能。

短剧出海业务是郑州拾捌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主要业务之一,而公司所在的空港空中丝路文化产业园距离新郑国际机场实际距离只有约3公里,“演员们落地后可以直接进入剧组拍摄,节省了时间与交通成本”。

郑州航空港区位优势突出,铁路、航空网络密集,目前正加快推动四港联动发展,高标准建设现代化、国际化、世界级物流枢纽这为剧组人员与设备调配提供了极大便利,拍摄成本大幅降低。

2024年12月17日,国家移民管理局发布公告,即日起全面放宽优化过境免签政策,将符合过境免签条件的外国人在境内停留时间由原72小时和144小时均延长为240小时。在郑州航空港的拍摄基地,时常有外籍演员借助240小时落地免签政策“无缝衔接”进入剧组。

微短剧产业开启“下半场”

《第5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末,国内短剧用户规模达6.62亿人,占网民总量的59.7%,这一规模已超越网上外卖、网络文学等主流数字服务,彰显出极强的用户渗透力。

作为微短剧生产的重要基地,郑州也有了一个新的代称——“竖店”。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郑州微短剧制作企业超过800家,从业人员规模达到3万人,短剧年产量约占全国四分之一。

市场前景大好,各方“势力”纷纷下场,如何从众人皆卷的竞争态势中“杀”出重围?“精品化、高投入、大制作是下一步短剧发展的方向。”郑州拾捌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郑州航空港区创意文旅产业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航空港区正持续推动微短剧向产业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在场景生态建设方面,成立微短剧产业联盟,将区域内的机场、工厂、医院、园林等百余处场景集纳起来,搭建详细资料库,便于剧组 “一键选择” 心仪场景。持续完善园区(基地)功能配套,提供线上线下“一站式”服务。

在政策全链护航方面,郑州航空港成立了微短剧工作专班,及时为企业解决证照办理、人才服务、特殊场景协调等痛点难点问题,保障企业 “发展无忧”。成立微短剧行业打击盗版工作领导小组,持续加强微短剧知识产权保护,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并针对微短剧各业态制定并适时发布支持政策,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此外,推动微短剧与研学、科普、非遗等领域或行业相结合,培育新的应用场景、商业模式、经济业态;利用微短剧产业特征,打造集夜间观影、潮流市集、沉浸式演艺、街头潮玩、创意餐饮于一体的“日咖夜酒”消费新场景。

“企业出海、品牌出海,最终是文化出海,短剧是很好的载体和模式。”郑州航空港区创意文旅产业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说,“希望以微短剧为媒,让郑州航空港的故事飞向世界,让更多人在方寸屏幕间读懂中原文化的魅力。”(梁雅琪)

编辑:申久燕  审核 :赵汉青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