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播期推迟怎么办?河南给出抗湿晚播小麦“技术方案”

2025-10-16大河网

大河网讯 受9月以来持续阴雨影响,河南秋作物收获腾茬延迟,小麦播期较往年明显推迟,土壤过湿、积温不足等问题给夏粮生产带来挑战。10月15日,河南省农业农村厅针对性发布《小麦抗湿晚播技术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 “晚中求早、晚中求好、晚中求稳” 核心目标,通过科学选种、精准管理等系列措施,为晚播小麦稳产高产筑牢技术保障。

选种丨锚定 “抗逆 + 早熟”,分区域精准适配

选好品种是晚播小麦丰产高产的首要前提。结合晚播麦田土壤湿度大、播种时温度偏低的实际,《指导意见》将 “以种补晚” 作为核心路径,明确品种选择核心标准:具备强抗渍耐湿能力、良好抗逆稳产性,且晚播早熟的半冬偏春性或弱春性稳产高产品种。

在此基础上,《指导意见》进一步结合河南五大生态区气候与土壤特点,实现“一区一策”精准匹配。

北部麦区抗湿晚播应选用丰产潜力大、耐晚播早熟,且抗寒能力强、综合抗病性好的半冬偏春性或弱春偏冬性品种;中南部麦区抗湿晚播应选用晚播早熟、耐后期高温,抗锈病、赤霉病等病害的半冬性中早熟品种或弱春性品种;东部麦区抗湿晚播应选用晚播早熟、耐倒春寒和抗倒伏能力强,抗白粉病、黄花叶病、赤霉病等病害的半冬性早熟品种或弱春性品种;南部麦区应以耐湿耐渍、耐穗发芽、抗赤霉病的早熟弱春性品种为主;旱作麦区应以节水抗旱性好、耐瘠薄能力强的旱地品种为主。

10月10日,在南阳市宛城区金华镇西谢营村玉米地里,种粮户组织大型收割机抢收成熟玉米。崔培林 摄

播种丨精准管控全流程,破解晚播生育短板

晚播小麦因播期推迟,易出现冬前积温不足、根量少、分蘖少等问题,形成弱苗风险较高。对此,《指导意见》细化播种管理技术体系,通过全流程精准管控,破解晚播带来的生育短板。

在播量调整上,《指导意见》明确了动态调整规则:每晚播2~3天,亩播量可增加0.5公斤,但需结合品种分蘖特性、整地质量灵活把控,严禁盲目增播引发倒伏风险,确保群体合理、长势稳健。

播前准备与过程管理同样重要,《指导意见》明确,前茬作物收获后,需及时粉碎秸秆还田,避免秸秆覆盖影响土壤透气散墒;同时科学施足底肥,待墒情适宜时开展精细整地,为小麦早出苗、早分蘖、多发根创造疏松透气的土壤条件,助力培育壮苗安全越冬。

针对晚播麦田土壤湿度大、出苗速度慢,土传种传根茎病害侵染风险升高的问题,《指导意见》特别要求各地做好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处理,严禁 “白籽下地”,从播种源头为小麦安全生产筑牢第一道防线。

为推动《指导意见》落地见效,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明确要求各地农业农村部门主动作为,一方面通过 “田间指导 + 线上科普” 相结合的形式向农户普及晚播小麦选种用种知识,手把手指导播量调整、种子处理等关键技术,提升技术知晓率与实际应用率;另一方面积极协调种子企业,做好晚播专用品种的调剂与供应,确保农户 “有好种可用、能种足种好”,为明年夏粮丰收夯实基础。(张家祺)

编辑:陈梦伊  审核 :赵汉青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