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镜头架起中阿交流之桥
本报记者 苗 春《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10月17日第07版)
“丝路大V”们参观北京人形机器人工厂并拍摄视频。
主办方供图
“我喜欢泡泡玛特!我喜欢拉布布!我想买所有款式的拉布布!”10月13日下午,北京朝阳区泡泡玛特城市乐园内,黎巴嫩时尚生活内容创作者Sara Fnesh张开双臂,与园区内标志性的拉布布雕像合影,兴奋地高喊。这一幕,正是2025“丝路大V北京行”活动的生动缩影。
10月10日至15日,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迪拜中阿卫视承办的这场以“丝路相连,民心相通”为主题的国际人文交流活动,吸引来自埃及、沙特、阿尔及利亚等7个国家的10位网络大V深度参与。他们来自各个领域,粉丝总数超过1100万。在北京这座古老又现代的城市,他们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转化为镜头语言,架起中阿民心相通的桥梁。
活动启动仪式别具匠心地设在通州大运河游船上。碧波荡漾间,千年水道承载着郑和下西洋的和平记忆,也映照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现代天际线。
埃及尼罗河电视台新闻记者Ahmed Mohamed Saad Eldin感慨道:“通州大运河两岸的景色很美,我了解到它将中国的历史和未来连接在一起。”
科威特旅行者协会副主席、纪录片制作人Mariam Alkandari曾踏足94个国家,但北京仍带给她全新震撼。她说:“我去过世界各地的许多图书馆,北京城市图书馆真的非常美丽且宏大。大运河博物馆里展出了许多中国人过去使用的东西,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很动人。”
在小米汽车工厂,大V们试乘、与“小爱同学”对话,一片欢声笑语。巴勒斯坦中文教师Anood H.A.Albayyouk已经是“米粉”:用的手机是小米12 Ultra。她曾在中国学习7年,普通话很流利,“我很了解中国,但世界上还有很多人不太了解。现在我开始拍视频,给别人看中国什么样,北京什么样,我感到很开心。”
“中国就像在2050年一样!”在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沙特旅游内容创作者Ammar Mohammed与智能机器人互动后惊叹,“这里的机器人令人印象深刻。你可以问它们任何问题,它们还能陪你玩。”
北京广播电视台向沙特旅行内容创作者Reem赠送了爆款文创礼物:天宫藻井冰箱贴,她爱不释手,连连表示:“很漂亮!我很喜欢!”这个冰箱贴是5层可拆卸立体结构,Reem了解后惊喜地说:“我第一次看到这种冰箱贴,中国文化很有意思,也很有深度!”
在天坛,大V们换上汉服,在祈年殿前打卡留影;在前门大街,他们品尝烤鸭、体验铛铛车穿越中轴线;夜游亮马河时,两岸灯火与国际化氛围令他们频频驻足。巴林电视主持人Hamed Albalooshi说:“北京之行太棒了,我喜欢这个地方,也喜欢这里的人。我迫不及待地想了解更多关于中国的事情和中国文化。”Ammar Mohammed说:“我看到了太多很美的东西,我爱这里的一切。”
中阿卫视记者、出生于伊拉克的方浩明作为主办方的工作人员,全程陪同大V们参加活动。他说,大部分大V是第一次来中国,他们常常被自己看到的东西所震惊,“他们很乐意且很主动地拍视频、做解说,甚至晚上回到酒店后还想出来继续拍摄。他们看到了中国的美好,也想让更多人看到”。
通过这次活动,阿尔及利亚旅行与美食内容创作者Ines Nayli给了自己新的定位和计划:“我将在我的社交账号上发布大量关于中国的短视频,搭建一座中阿交流的桥梁,因为中国应该被更多的人了解。”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