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版博会河南馆出圈:“雪王”圈粉、甲骨文扫盲,中国版权保护比西方早500年

2025-10-17河南青年时报·东风新闻

  “这个字我认识!是‘口’!”第十届版博会河南展馆入口处,一位观众兴奋地指着甲骨文姓氏墙喊道。工作人员笑着解释:“这在甲骨文里是‘丁’字,添人添口就是添丁。”这个误会引得周围观众会心一笑,成为展馆里最生动的汉字课堂。

  10月16日,一场跨越八千年的文化之旅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启程。从憨态可掬的“雪王”到风雅绝伦的“唐宫夜宴”,从古老甲骨文到现代区块链确权,河南展馆用一个个可触摸的文化场景,让各地观众排起长队,争相把“最河南”的记忆带回家。

“唐宫夜宴”IP形象

  “雪王”遇上“唐宫”:文化IP让妈妈请假带孩子观展

  10月16日,第十届版博会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观众。河南展馆内,各类文化IP与互动体验区始终人气高涨,成为不同年龄层观众争相打卡的焦点。

  “我是偶然间走到河南馆的,觉得非常有趣、新颖!”来自天津的乔女士在版权知识答题互动中得了满分,她高兴地展示着刚获得的文创手办,“河南近年来的文化IP输出非常强势,像蜜雪冰城、泡泡玛特,还有河南博物院,产品很有创意,融合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来自青岛的朱女士特意为两个上小学的孩子请假前来观展。“家门口有这样的展会特别难得。我们是被河南馆门口演出的豫剧吸引进来的,参加了版权知识问答,还得了二等奖。”她表示,这次观展让孩子了解了不同地区的文化,也学到了版权知识,“以前对版权一无所知,来这里才有了概念。”

  来自天津的范女士和魏女士是舞蹈专业的,她们被“唐宫夜宴”的IP形象深深吸引。“这和我们的专业相关,唐宫舞蹈非常出名,我们通过它了解了更多的历史和文化。”她们表示,河南将传统文化以现代、时尚的方式呈现,展现了强大的文化自信与创新活力。

“雪王”IP形象

  在众多文化IP中,蜜雪冰城的“雪王”形象格外引人注目。创立于1997年、总部位于郑州的蜜雪冰城,以“雪王”形象为核心,系统构建起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著作权登记328项。

  记者了解到,本次版博会期间,为了宣传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版权知识,在河南省委宣传部指导下,河南省版权登记平台开发上线了“‘豫见版权’趣味问答挑战赛”小程序,现场观众可扫码参加问答挑战,并有机会获得蜜雪冰城提供的专属奖品。

  非遗体验区火爆:木版年画队伍排到展台外

  河南展馆的非遗体验区,无疑是最具人气的区域。太极拳、太极扇、太极剑和豫剧、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互动表演一开场,展馆门口的队伍都排到了场外。

朱仙镇木版年画

  展台上,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朱仙镇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张继中刚坐下,等候多时的观众便迅速围拢上来,队伍瞬间又延长了一截。张继中一边演示制作,一边向观众讲解木版年画的制作技艺。

  八岁的小观众唐诗颜在队伍中翘首以盼,终于轮到她时,她小心翼翼地观察了拓印过程。当看到鲜艳的年画呈现在纸上,她惊喜地喊道:“我以为年画是用笔画出来的,结果发现是印出来的,感觉很神奇!”她捧着刚刚完成的作品,左看右看,爱不释手。

  来自青岛的孙女士在获得一幅精美的木版年画后,仔细端详着上面的图案,不住称赞:“我刚听讲解,这是一个和蛇年有关的图案。这年画的用色和构图都非常讲究,很符合我对传统文化的审美。”她表示,这是她第一次亲眼见证木版年画的制作过程,比想象中更加精彩。

  张继中说,看到这么多年轻人喜欢木版年画,他感到很振奋。“接下来我们还将借助数字化和农村电商的契机,吸引更多国内外学生来到朱仙镇研学,让这门古老技艺焕发新的生机”。

  甲骨文“扫盲”现场:观众笑称“原来我目不识丁”

  在河南展馆,不仅能参观欣赏,还能学到知识。

《东都事略》中“已申上司不许覆板”戳记 央视新闻图片

  在“版权溯源、文字密码”展区,一场穿越八千年的文字之旅正在上演。从贾湖遗址的契刻符号到殷墟甲骨文,再到许慎的《说文解字》,清晰的汉字演进脉络让不少观众“涨知识了”。在宣传展板上,介绍了中国最早的版权声明:南宋《东都事略》一书中,留有“已申上司不许覆板”字样的戳记。版权专家介绍,这代表“已经在版权中心登记,不得复刻”,这比西方的《安娜女王法》早了500年。

甲骨文姓氏墙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展馆入口处的甲骨文姓氏墙成为有趣的互动打卡点。观众举着手机,扫码后就能在古老的文字中仔细寻觅自己的姓氏。一位年轻女孩指着其中一个类似“口”的字形,自信地念出声来:“我认识这个,这是口!怎么有这个姓?”却被工作人员笑着纠正:“这是‘丁’字,在甲骨文里,‘添人添口’就是‘添丁’的意思。”

  这个有趣的“小插曲”立即在人群中引发阵阵笑声。“活了三十多年,今天才知道原来我‘目不识丁’!”观众自嘲道。这场跨越千年的文字对话,不仅让古老的甲骨文“活”了起来,也让版权文化在互动中深入人心。

  数字赋能版权保护:河南文化数字资产交易专区正式上线,版权登记量三年翻倍

河南文化数字资产交易专区正式上线

  在河南展馆的“版权服务”专区,科技正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开展当天上午,“河南省文化数字资产交易专区”正式发布,这一由中原出版传媒集团与郑州数据交易中心联合打造的平台,标志着河南在文化数字化转化与市场化流通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该专区创新构建“确权—登记—交易—赋能”全链条服务模式,依托“豫版链”实现权利存证,通过数据产权登记体系完成资产确权,并借助可信交易平台保障流通安全,让河南丰富的文化资源真正转化为可度量、可增值的数字资产。

  “版权保护就是保护创新。”在河南展馆的版权服务成果区,工作人员正向观众介绍河南省版权登记平台的运行情况。该平台自2023年4月18日上线以来,为全省著作权人提供免费的一站式版权登记服务,登记量已突破17.7万件,连续三年增速超过100%。

  焦作市委宣传部出版和电影科科长杨文旗对此深有体会。“今年上半年,我市版权登记量同比提升了660%。”在他看来,版权登记的宣传和普及已经深入人心,版权登记证书不仅是对原创作品的权威认证,更已成为非遗传承人和文化企业的一项重要软资产。

  据悉,在10月16日至18日展会期间,河南展馆将持续推出太极拳、豫剧、木版年画、蛋雕等精彩文化展演,邀请全国观众在现场互动中,感受一个“可触摸、可带走”的生动河南。

  来源:河南青年时报·东风新闻

  记者 李肖肖/文 赵墨波/图

编辑:郭同欢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