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十四五”期间,河南从虫嘴里夺回300万亩“绿”

2025-10-18大河网

大河网讯 河南生物多样性丰富,已知昆虫种类7387种,其中就包括一些林业有害生物。

林业有害生物的存在,对“绿水青山”是一种危害。“十四五”期间,河南省林业部门展开“虫口夺绿”斗争,从虫嘴里夺回300万亩的“绿意”。

近日,晋冀豫陕蒙重大林业有害生物联防联控会议在开封召开,五省(自治区)在林业有害生物信息共享互通、检疫协同联动、边界联合治理、技术联合攻关等方面将建立联防联控长效机制,持续提升林业有害生物整体防控水平。

飞防作业。

成效丨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大幅下降

秋高气爽,河南千山万岭晕染出“黄红绿”三色调。而森林,是变色的主角。

河南共有林地面积6736.75万亩,森林蓄积量2.15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25.53%。

不过,森林资源分布并不均衡。山区是全省森林资源的主要分布区,区域内森林资源以天然阔叶林为主;平原地区森林资源以杨树、泡桐等人工林为主。

绿水青山之中,存在着一些不易被人眼看到的威胁和“敌人”。

“河南位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生物多样性特征明显。”河南省林业技术工作总站相关负责人说,全省已知昆虫种类7387种,其中主要林业有害生物为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红脂大小蠹、杨小舟蛾等食叶害虫、光肩星天牛等蛀干害虫等。

美国白蛾飞防现场。

根据介绍,近些年来,河南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意见》,以保护森林资源安全、巩固生态建设成果为核心,实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完成了以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为主的各项目标任务。

“十四五”期间,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由2020年的764.36万亩下降到2024年的481万亩。累计成灾面积12.31万亩,每年成灾率控制在1.2‰以内,远低于国家林草局下达的4.18‰的指标,未出现大面积林业有害生物灾害。

其中,美国白蛾防控持续增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5年第1号公告显示,河南省9个美国白蛾疫区撤销,疫区数量连续两年下降。2025年三代美国白蛾累计发生面积45.16万亩,同比减少12.24万亩,自“十四五”以来发生面积连续五年下降。

机制丨协同推进重大林业有害生物联防联控

近些年来,河南省森林病虫情监测手段正在向可视化、智能化转型。

河南省林业局相关人士介绍说,“河南省林业有害生物国家级中心测报点防治能力提升建设项目”已全面实施,依托38个国家级中心测报点配备高智能监测基站38个、远程监测设备201台、虫情测报灯445台、野外影像采集设备36个、监测无人机36架、疫木粉碎机2台,实现了省、市、县病虫情监测从人工向智能化转型。

同时,充分发挥65个国家级、省级中心测报点监测预报骨干作用,坚持定点定期调查和全面巡查相结合,地面调查与无人机空中监测相结合,及时开展美国白蛾、春尺蠖、马尾松毛虫等主测对象的“全病虫、全周期、全方位”监测,为科学精准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系统数据支撑。

区域联防联控机制进一步深化。通过建立防控联盟或签订联防联控协议等方式,协同推进重大林业有害生物联防联控工作区域化、常态化和制度化。省内,漯河、平顶山、南阳、信阳和驻马店5市,郑州、开封和航空港区3市(区)分别签订了林业有害生物联防联控合作协议。

省外,河南与晋冀陕蒙四省(自治区),南阳与湖北省、陕西省毗邻地市,信阳市与湖北省黄冈市、孝感市、随州市建立了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联防联控机制。此次联防联控会议,分析当前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形势,研判面临的共性难题与风险挑战,共同探讨新形势下深化区域协作的有效路径和举措。

通过此次会议,五省(自治区)在林业有害生物信息共享互通、检疫协同联动、边界联合治理、技术联合攻关等方面建立了更加紧密、更加高效、更加顺畅的联防联控长效机制,持续提升林业有害生物整体防控水平,共同推动区域林业高质量发展。(刘瑞朝)

编辑:陈静  审核 :赵汉青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