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从“用上电”到“用绿电” 2025年河南绿电发电将突破1400亿千瓦时

2025-10-21大河网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 王怡潇)“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持续推动煤电转型升级,积极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加快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不断提升电力调节能力,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保障能源安全可靠供应。”10月21日,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省能源规划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夏兴在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河南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以及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方面的探索和成效。

  清洁能源发展全面提速

  全省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已超过8700万千瓦

  我省研究制定并实施新能源规模化开发方案,加大省级统筹力度,加快推动一批规模化开发项目落地,促进新能源规模化开发与先进装备制造、未来产业深度融合,着力将“绿色能源优势”转化为“绿色产业优势”。同时,持续规范分布式光伏开发,加快推进风电项目建设。

  截至目前,全省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已超过8700万千瓦,占总发电装机的55%。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保持快速增长,绿电占比持续提升。预计到2025年底,全省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将突破14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约21%,绿电消费占比有望接近40%。

  煤电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十四五”期间规划新增煤电规模1070万千瓦

  优化煤电建设布局,“十四五”期间规划新增煤电规模1070万千瓦。目前,洛阳万基、许昌能信等重大项目已建成投产;南阳电厂二期、陕煤信阳、中煤永城等项目正加紧施工;豫能濮阳台前、南阳白河项目已完成核准。

  大力推进煤电“三改”联动(节能降碳改造、供热改造、灵活性改造),已完成改造容量累计超过2500万千瓦,全省煤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降至298克/千瓦时,较全国平均水平低5克,能效水平显著提升。

  电网网络结构持续优化

  全省户均配电容量已达到3.2千伏安

  一批关键电网工程相继建成投运,包括驻马店—武汉、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工程等。豫西—豫中等500千伏主网架优化工程加快建设。

  “十四五”以来,全省新增投产110千伏及以上线路1.2万公里、变电容量6000万千伏安,电网资源配置和互济能力持续增强。同时,扎实推进市域电网改造升级,优化薄弱地区变电站布点,加强城镇老旧小区配套电网改造,提升新建小区配套电网标准,加快新能源配套并网工程建设,推动农村电网巩固提升,目前全省户均配电容量已达到3.2千伏安。

  新型储能实现突破性发展

  政策力度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抽水蓄能开发建设进入快车道,“十四五”期间新增规模1930万千瓦。南阳天池、信阳五岳项目已建成投产;鲁山花园沟、辉县九峰山、林州弓上等项目正加快施工;济源逢石河项目已完成核准。

  新型储能实现突破性发展,我省先后印发《关于加快新型储能发展的实施意见》以及容量租赁市场化交易、独立储能电站调度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支持政策,政策力度位居全国“第一方阵”,装机规模快速提升,预计到2025年底可超过500万千瓦。

  能源改革创新深化拓展

  已累计实施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622个

  积极探索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促进新能源就地就近开发利用,推动能源供应方式由主要依靠大电网自上而下输送,向自发自用为主、大电网可靠兜底的新模式转变。在实践中,形成了工业企业、增量配电网、产业园区、整村开发等一批典型模式,积极构建以清洁能源为主、多能互补、产销协同的分布式能源体系,为全国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了“河南方案”。

  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计实施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622个,总投资约556亿元,带动新增光伏、风电装机850万千瓦,新增水电装机1.1万千瓦,新增储能装机约230万千瓦,新增配电线路4346公里,新增配电容量555万千伏安。项目全部建成后,每年可促进绿电消纳148亿千瓦时,降低用户用电成本近30亿元,在推动能源结构转型、保障能源安全、促进新能源消纳、扩大有效投资、降低企业用能成本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综合效益。

  电力体制改革取得重要突破。电力市场交易体系持续完善,省内中长期市场实现按工作日连续开市,省内煤电、新能源企业常态化参与省间现货交易。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加快推进,已编制完成“1+6+2”规则体系,并较年初计划提前3个月转入连续结算试运行,有效引导改革红利向用户端传导,通过完善结算和信息披露制度保障了各类市场主体的合理收益。

  夏兴表示,下一步,全省能源系统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大战略决策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持续加快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步伐,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篇章贡献更大的能源力量。

编辑:陈静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