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奋进的河南——决胜“十四五”·南阳篇丨智治赋能善治兴城

2025-10-23大河网-河南日报

  西峡县木寨村通过打造邻里议事“微阵地”有效化解矛盾纠纷。 南阳市委社会工作部供图

  “红色管家”成为居民贴心人。本报资料图片

  高效能治理为南阳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筑牢坚实的基层根基。 本报记者 李栀子 摄

  □本报记者 李宗宽 李栀子 本报通讯员 吴飒

  霜降时节,南阳街头梧桐叶裹着凉意飘落,可社区里的“红马甲”、田埂上的“网格帽”、屏幕前的“数据流”,正把基层治理的暖意送到群众身边。

  今年以来,南阳市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牢记总书记考察河南时的殷殷嘱托,以省委“五基四化”(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基层治理队伍建设、基层治理机制建设、基层治理网格建设、基层治理平台建设;提升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要求为总抓手,锚定“五全要求”、建强“五支队伍”,让党建引领的“红色引擎”全速运转,织就了一张“小事不出格、难事有人管、暖事天天有”的民生大网。

  1

  “党建红”赋能 网格治理有“魂”

  “以前小区环境乱、矛盾多,现在有了网格党支部,党员带头干,难题全解决!”家住南阳市宛城区汉冶街道老庄社区的李大爷,提起网格治理的变化赞不绝口。

  在南阳,像这样“党组织建到网格上、党员沉到家门口”的场景,已成为基层治理的常态。全市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网格化治理的“根”与“魂”,构建起“社区(村)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楼栋党小组)”的组织体系,让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

  截至目前,全市46952个基础网格中,已建立网格党组织8160个、党小组32138个,30.9万名党员全部纳入网格管理。各地通过“机关支部联网格、在职党员进网格”,推动优质资源向基层下沉。

  西峡县组织128个县直党支部、3560名在职党员与城市社区网格结对,今年以来开展免费义诊、政策宣讲、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200多场,累计服务群众1.6万余人次;同时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改建93个网格室、“家驿站”,推动14个居民小区建立红色物业联合党组织,东城一品小区网格还获评省级红色物业示范点,让“红色管家”成为居民贴心人。

  桐柏县深化“千名党员联万户”活动,8600余名党员下沉网格与5.2万户居民“联户结亲”,通过“党员联户、党小组联片”,把政策宣传、矛盾调解、民生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该县还创新推行“‘桐’心共治”行动,用好“淮源之声”民生参事团、“乡里心语”聊天室等载体,引导群众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今年以来,网格党小组牵头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0665起,化解率达到98.7%,用组织力激活了基层治理的“一池春水”。

  邓州市更是将党建与产业发展、网格治理深度融合,探索“党建+网格+产业”新模式。在新田360商圈专属网格,党组织牵头组建商户联盟、消费者监督队,通过“六进六力”工作法,今年以来帮助商户解决经营难题32件,组织“文化进网格”活动16场,让商圈既充满“烟火气”,又洋溢“党建红”。

  “把党组织建在治理最前沿,才能让网格有魂、治理有力,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就在身边。”邓州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李征说。

  2

  “数智脑”提速 让群众少跑腿

  “以前反映小区路灯不亮,要先找社区、再等物业,来回跑好几趟。现在用手机扫‘智慧门牌’,3天就修好了!”淅川县上集镇光明社区居民张女士的经历,道出了南阳数智化治理带来的便捷。

  今年以来,南阳市打破部门“信息孤岛”,推动综治、公安、民政、卫生健康等多部门数据互联互通,以数字赋能让基层治理更精准、服务更高效。

  邓州市早在2022年就启动“数字邓州”项目,建成高标准基层治理信息化平台。该平台横向打通13个部门数据壁垒,纵向贯通市、乡、村、格四级节点,整合“人、地、事、物、情、组织”等基础信息220万余条,生成可视化“民情地图”,实现了治理底数“一屏清”、态势“一图明”。

  “网格员通过‘一网通管’APP一键上报问题,平台智能识别、精准推送、全程跟踪,形成‘问题发现—任务分办—协同处置—结果反馈—考核评价’的闭环机制。”“数字邓州”项目负责人说。

  今年以来,该平台已上报各类网格事项4331条,已办结4151条,处置率95.84%。问题平均处置周期缩短至3.2天,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镇平县对原有“村振数字乡村平台”迭代升级,打造“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数字平台”,构建“7+X”全域治理体系。平台采用“H5+小程序+APP+PC+大屏”多端接入,将全县103个部门、22个乡镇(街道)、434个村(居)、19946名党员、1.4万名基层干部、1.3万名网格员全部“搬”上数字空间。群众通过平台“随手拍”反映诉求、“掌上办”办理业务,98项便民服务实现“零跑腿”;干部通过平台记录工作日志、开展联户走访,今年以来已解决实际问题8587件。值得一提的是,平台还开通“村振商城”,吸引815家经营主体入驻,上架农副产品1.3万余种,让数字不仅成为“治理工具”,更成为“致富引擎”。

  新野县、淅川县、南召县也纷纷发力数智化建设。新野县构建“多端融合”网格综合信息平台,同步开发“综治实时调度”小程序,3454名网格员今年以来累计上报事件3298件,办结率96.8%。淅川县投入200余万元建设“网格云”系统,安装5.3万个“智慧门牌”,群众扫码即可报事,今年以来的3287件诉求全部办结,群众满意率达95%,还推动公安、生态环境等部门数据共享,成功预警化解17起群体性事件苗头。南召县则聚焦网格矛盾纠纷高效处置,建成网格矛盾纠纷“码上办”智能化信息系统,今年已受理矛盾纠纷2389起,调处满意率达96.3%。从“纸质台账”到“智能平台”,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预警”,南阳正以数智化之力,推动基层高效能治理。

  3

  队伍强发力 民生福祉更实

  “大妈,您的医保我帮您在手机上办好了,以后不用再跑政务大厅了!”在方城县凤瑞街道三里岔社区,专职网格员王乐乐正为独居老人提供代办服务。

  在南阳,像王乐乐这样的网格员有86768名,加上35万余名社会志愿者,共同组成了基层治理的“主力军”。他们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服务传递温暖,让“小网格”充满“大温情”。

  为建强这支队伍,南阳各地拿出“真金白银”的保障。内乡县财政投入6000余万元,公开招聘361名城区专职网格员、3684名农村网格员,还将优秀网格员纳入村(社区)“两委”后备干部培养库,今年已有89名网格员通过选拔进入村(社区)班子。淅川县建立“基础补贴+绩效奖励”机制,让“干得好”的网格员“拿得多”。社旗县推动公安、城管、司法等条线力量下沉网格,还引导60余名快递员、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担任“流动网格员”,利用他们走街串巷的优势,今年以来收集安全隐患线索1800余条,成为网格治理的“移动探头”。

  队伍强了,服务更实了。卧龙区7317名网格员开展“一日双巡”,今年以来累计走访群众3.2万户,更新人员信息3800余条,调处矛盾纠纷210余起,将网格事项平均响应时间压缩至2小时以内。方城县73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与网格签订服务项目173个,协调解决小区“停车难”、消防通道堵塞等民生实事121件,开发区专属网格还为39家规上工业企业争取满负荷生产奖补资金590万元。桐柏县开办儿童“下午6点钟课堂”,解决双职工家庭“接娃难”问题;成立老年互助社,组织老人互相照料,还聘请“五老”人员建立网格调解室,让矛盾在“拉家常”中化解。内乡县推行“五星家庭”评选与积分制,群众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矛盾调解可兑换生活用品;湍东镇龙园村试点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良好氛围,今年以来村网格矛盾化解率达100%,群众满意度稳居全县前列。

  从帮助老人代办医保,到解决企业发展难题;从排查安全隐患,到关爱留守儿童……南阳的网格员们用一件件“小事”,织密了民生保障的“安全网”。

  “基层治理的核心是为民,只有把队伍建强、把服务做细,让群众在每一件小事中感受到温暖,才能真正实现‘治理有效、群众满意’。”南阳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周坚定说。

  如今的南阳,基层网格既是守护平安的“防火墙”,也是服务民生的“连心桥”,更是推动发展的“助推器”。

编辑:祝萍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