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口福来又养生!河南药膳高手论剑医圣文化园丨中意中国 一草一世界

大河网讯 蕴医于食、寓养于膳。10月23日,河南省药膳高手齐聚南阳,融合厨艺与医理展开终极PK。“中意中国 一草一世界”中医药文化传承宣传活动采访团一行深入比赛现场,体验色、香、味、健康俱全的“养生盛会”。
从 “鸡卷蔬鳝” 到 “苁蓉鳝鱼”
老豫菜的养生新表达
在选手备赛区,只见处处热火朝天,剁肉声、炒菜声,热闹欢快。很快,采访团一行被一个猴面龙虾头、造型拉风的菜品所吸引,引得大家拍照不止。

“这道菜叫‘苁蓉蔬鳝’,从食材选择到烹饪技法,都围绕‘药食结合’来设计。”安阳市华府堂食疗馆厨师李胜利表示,该菜品以安阳本地食材为基础,精选鳝鱼与肉苁蓉为主料,“鳝鱼要先经改花刀工艺精细处理,再用传统烧制技法慢炖入味,这样既能保住食材本身的鲜美,又能让营养充分释放出来。”李胜利说。
谈及食材搭配的巧思,李胜利解释道:“肉苁蓉有‘沙漠人参’的说法,补肾壮阳功效很突出;鳝鱼则含丰富的DHA 和卵磷脂,能提升免疫力。这两种食材放一起,既符合中医‘形补相宜’的老讲究,又跟现代营养学的需求对上了。”他还提到,这道菜的创意并非凭空而来,“是从河南传统名菜‘鸡卷蔬鳝’改良过来的,特意加了安阳本地的道地药材肉苁蓉,让老菜式有了新味道、新价值。”
“乌鸡养胃汤”暖霜降
两者合璧身心同养

据悉,10月22日至24日,河南省首届药膳技能大赛在南阳医圣文化园盛大举行。大赛由中国药膳研究会指导、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河南省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主办。
大赛现场,参赛队需在180分钟内团队合作完成 “一凉、一热、一汤、一面点、一茶饮、一自选药膳”六道组合药膳。这既考验团队协作能力,又要求选手在传统药膳理论基础上展现创新思维。
霜降节气,汤汤水水尤为滋补养生,有些队伍将药食同源在一碗汤中融会贯通。“‘乌鸡养胃汤’是我们汤剂类的核心作品,从配方到制作都花了不少心思。” 河南华木食品有限公司厨师王永阁在介绍他们制作的这道汤品时说道,团队将中医名方乌鸡白凤丸的配伍精髓融入其中,“这一方剂以乌鸡为核心主药,本身就有很突出的养血补血功效,我们在此基础上精心配伍了益胃汤组方,全方位强化养胃作用。”
王永阁进一步解释称,这样的搭配并非简单叠加,而是经过反复调试的科学融合:“既完整保留了乌鸡汤传统的滋补特性,又给它明确了‘养胃’的精准养生价值定位。” 他表示,参赛菜品巧妙运用中药材,精准调和食材的燥性、凉性等性味特质,以期达成阴阳平衡的健康养生境界。
奖项设置方面,大赛构建了“个人成长+团队荣誉”的双重激励机制。个人奖项按总分排名,前五名选手可直接晋升中式烹调师职业技师等级,第六至二十名选手晋升高级工等级,为药膳人才提供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团体奖项则通过团队总分评选一、二、三等奖,彰显集体实力与协作精神。

据悉,此次大赛旨在普及中医药膳知识,渲染“品药膳、用药膳、吃药膳”氛围,更好地拉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药膳赛事的 “根” 与 “魂”
——医圣文化园

为何首届河南药膳领域的顶级赛事落子医圣文化园?这不得不提到南阳四圣之一的医圣张仲景。
1800余年前,东汉医学家张仲景于南阳悬壶济世,以济世仁心著就医学巨著《伤寒杂病论》,其中“辨证论治”法则的确立,成为中医诊疗的基石。而《金匮要略》中记载的“当归生姜羊肉汤”等经典食养名方,更开创了药膳理论的先河,为后世养生食疗提供了宝贵的理论依据与实践范本。
医圣祠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五年,张仲景正长眠于此。2024年5月13日正式对外开放、占地面积689亩、总投资59亿元修建的医圣文化园,以“医圣祠”为核心,依托南阳“医圣故里”的深厚底蕴,以打造“全球中医圣地、全国中医高地、全国中医药名都”为战略目标,着力建成“中医朝圣拜祖地、中医药文化旅游地、中医高端人才孵化地”。(何心悦 刘晓明)
编辑:祝萍 审核 :安艳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