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阳看北京专家真方便 机器人骨科手术本事高丨中意中国 一草一世界
大河网讯 俗话说“伤筋动骨100天”,骨伤病的治疗与恢复困扰着不少患者和家属。而远赴北京上海等地看专家,途中既有二次受伤风险,时间和精力成本也令诸多家庭望而却步。

在南阳,各类骨伤患者不用出远门,家门口不但能看北京专家,还能体验到国内先进的诊疗、康复技术。
10月23日,“中意中国 一草一世界”中医药文化传承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来到南阳市中医院独山院区,实地探访这里的医疗便民服务与发展成效。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落地南阳
中西医协同三大技术显特色

2022年5月,国家第三批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名单公布,“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南阳医院”入选。2022年7月1日,国家中医(骨伤)区域医疗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正式运行,南阳市中医院独山院区(以下简称“医院”)为建设单位。
据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南阳医院院长助理银河介绍,中心全力打造 “全生命周期、全链条服务” 的骨伤学科体系。
这一体系以脊柱、关节、创伤、运动医学、康复、非药物治疗六大核心中心为支柱,进一步细化出 27 个临床亚专业,形成覆盖全人群的诊疗网络。“无论是受困于复杂脊柱疾病的老者、遭遇运动损伤的青年,还是需精细化干预的儿童足踝病患,都能在此匹配顶级专家团队,获得量身定制的治疗方案。” 银河强调,患者在此接触的并非单一 “名医”,而是一个无缝协作的 “名医体系”。“这是我们提供给患者的最大附加值和安全感。”银河说。

在中西医协同诊疗的探索中,中心已淬炼出独具辨识度的三大特色技术:
一是创新“手法复位+智能固定”系统,将传统清宫正骨技艺与现代精准医疗相结合,实现骨折的微创治疗,让患者恢复更快、痛苦更小;二是建立“手术加速康复”模式,在关节置换等手术中融入针灸、推拿、药膳等中医特色疗法,有效减轻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三是打造“防—治—康”一体化诊疗体系,针对颈肩腰腿痛等慢性病,综合运用中医手法、现代微创技术和传统功法锻炼,显著降低复发风险。
机器人助力骨伤手术
精准微创显成效

AI+时代,机器人如何在骨伤手术中发挥价值?在医院6楼,采访团一行见到了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中青年名中医、南阳市中医院独山院区六大中心秘书长成永忠及其团队。
“在骨科临床诊疗中,六轴撬拨复位机器人通过人机交互模式应用于上肢骨折治疗。医生操作机械臂抓取患者肘关节或进行绑缚固定,完成骨折牵开动作后,借助该设备实施闭合穿针。” 成永忠说,医生结合临床经验定位穿针位置,经透视确认合理性后,手动调整机械臂角度,就能精准完成微创置钉与闭合复位操作。
针对长骨干及下肢骨折等对牵引力要求较高的病例,成永忠重点介绍了院内全球首创的中西医结合CO智能接骨手术机器人系统。“这套系统左右两套设备协同运作,能替代人工完成纵向牵引,同时通过左右臂调节骨折局部的成角与侧方移位,满足复杂骨折复位需求。” 他表示,该系统应用场景广泛,通过多维度的平移与旋转牵拉,精准完成复位操作。
谈及临床应用成效,成永忠给出了数据:“目前,六轴撬拨复位机器人已成功开展 30 余例上肢骨折微创手术,中西医结合CO智能接骨手术机器人系统完成下肢骨折微创手术100余例。所有手术有效避免了传统开放手术可能引发的骨折不愈合、感染等并发症,为骨科微创治疗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数据见证发展实力
未来蓝图三步走铸辉煌
中心三年来发展成果如何?截至目前,中心年门诊量已达 14 万人次,年手术量突破 1.5 万台,复杂疑难手术占比持续攀升。在高龄患者手术领域,中心更是构建起成熟诊疗体系,近年来已为多位百岁老人成功施术,最高龄患者达 109 岁,彰显了技术实力与人文关怀。

展望未来,南阳市中医院独山院区院长杜春生勾勒出清晰的发展蓝图:“我们将分三步走稳健前行:第一步强基固本,高质量推进新店院区建设,预计 2025 年投用,新增 1500 张床位,打造‘花园式’智慧医院;第二步内涵提升,深化与望京医院合作,在科研教学领域实现深层次突破与创新,铸就豫陕鄂区域龙头中医院;第三步辐射引领,通过医联体搭建、技术下沉与远程医疗延伸,让优质资源惠及更多基层群众,为‘健康南阳’乃至‘健康中原’建设注入核心动能。”(何心悦 刘晓明)
编辑:祝萍 审核 :安艳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