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后迎来“多病之秋”,中医专家送你一份全方位防病指南
大河网讯 霜降已过,秋深寒近,大自然进入“收藏”时节,人体也迎来新一轮健康考验。哪些疾病容易在秋冬季“找上门”?中医有哪些实用的防病养生方法?一起来听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专家们怎么说——
流感高发,养正气是关键
“近期门诊流感患者明显增多。”肺病诊疗中心肺病一病区副主任王东指出,中医认为流感发病关键在于正气不足、外邪入侵。预防核心在于“扶正避邪”。
他建议,作息要规律,不熬夜。尤其要注意避免背部、颈部、脚部受凉(如出汗后及时换衣、不穿露脚踝鞋子)。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15~30分钟。可适当饮用清热生津的代茶饮,如用金银花5g、菊花5g、芦根10g(干品)煮水代饮,适合体质偏热、易上火人群,可辅助清解“肺热”;体质偏寒者可改用生姜3片、大枣3颗煮水,温养脾胃、散寒固表。
风湿关节痛,防寒保暖是首要
“今年秋季雨水偏多,‘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风湿病的发病率明显要高。”迎宾路院区风湿病科主任周子朋提醒,预防风湿病关键在于保暖,尤其要注意关节部位防寒,天气转冷时应及时添衣,避免局部受凉诱发症状。
皮肤干燥瘙痒,需内调外养
“秋冬皮肤问题,核心病机在于各种因素引起的 ‘燥’‘风’‘寒’。手足皲裂症、皮肤瘙痒症等进入高发期。”皮肤病诊疗中心皮肤病二病区主任张步鑫表示,中医防治秋冬皮肤病主要在于内调外养,食疗药膳是日常调理的首选,可常食山药粥、芝麻核桃糊,或炖制沙参玉竹老鸭汤,滋阴润燥、养血润肤。
冬季饮食,宜温补但忌燥热
“蛋白质+维生素=冬季防护罩”,河南省中医院肝胆脾胃三区副主任刘高仁特别提醒,《黄帝内经》有言“冬三月,此谓闭藏”,在冬季的时候一定要保存人的阳气,可适当增加优质蛋白的摄入,避免冰饮凉菜损伤脾胃阳气。但切忌盲目进补,避免积热内生。推荐适量食用萝卜,或用雪梨搭配川贝、百合蒸食,缓解秋冬呼吸道干燥不适。(刘远)
编辑:谭敏 审核 :安艳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