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十六岁留下遗书奔赴战场

2025-10-25大河网-河南日报

  张诗义

  ●1952年参军,被分配到38军112师炮兵团侦察营

  “我从来没害怕过,牺牲光荣,为国尽忠光荣。”

  □本报记者 王斌 本报通讯员 薛召升

  “爹娘,你俩总念叨我年纪小,可敌人都快打到家门口了,保家卫国哪分什么大小!我偷偷写这封信,是怕万一回不来,能给您二老留个念想……等仗打赢了,我就回家给你俩磕头尽孝!”这是16岁的志愿军战士张诗义奔赴抗美援朝前线时写的遗书。

  10月21日,在太康县毛庄街道石庄村,记者见到了已89岁高龄的张诗义。他曾参加过金城战役,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等。伴随老人的讲述,战场上的火光仿佛就在眼前。

  1952年9月,刚满16岁的张诗义听说中国人民志愿军正在河南征兵,报国心切的他没有和父母商量,就偷偷报了名。“那时新中国刚成立,我们的好日子刚开始,不能让美帝国主义破坏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张诗义说,临行前,他给父母写下遗书,表明以身报国的决心,并嘱咐两个弟弟照顾好爹娘。

  父亲连夜赶往入伍地商丘想去送送他,到达后却被告知部队已经开往辽宁丹东。1952年11月,张诗义和战友们一起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

  进入朝鲜后,张诗义被分配到38军112师炮兵团侦察营。据他回忆,部队入朝后直接开到了三八线附近,在那里打完一仗后又奉命前往朝鲜西海岸,准备进行反登陆作战。由于敌机每天都在狂轰滥炸,部队行军大多在夜里,战士们饿了就在雪地里就着冰雪吃几口炒面,脚上打了泡,就用手掐破,继续前进。

  战场上,张诗义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有一次部队刚集合完毕,敌机就过来了,大家马上散开、隐蔽起来。我找到一处洼地,还没等趴下,一颗炮弹就飞来,差一点打头上。但我从来没害怕过,牺牲光荣,为国尽忠光荣。”

  在一次激烈炮战中,张诗义耳膜被震坏,听力受损。老人却说:“这都是小伤,比起那些牺牲的战友们,我是幸运的,那些老伙计如果看到今天国家的强大,一定会很高兴。”

  这些年,张诗义一直在为爱国主义教育奔走,为学生、入伍新兵等讲述抗美援朝的战斗故事。他说:“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我会一直讲下去,我想再为国家出点力。”

编辑:祝萍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