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航空港 打造豫台智造融合示范区样本 ——2025豫台经贸洽谈会暨两岸智能装备制造对接活动综述

开幕式现场。 郑州航空港区党群工作部供图

大会现场气氛热烈。 郑州航空港区党群工作部供图

超聚变生产线。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徐聪 摄

郑州兴航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全自动芯片封装生产线。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徐聪 摄

郑州比亚迪智能制造生产线。 企业供图

郑州富士康“灯塔工厂”。 企业供图
□本报记者 杨凌 赵同增
秋日的中原大地,金风送爽,硕果盈枝。10月23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园博园国际会议中心内高朋满座、胜友如云。由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两岸企业家峰会、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共同支持,省政府台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郑州航空港区管理委员会具体承办的2025豫台经贸洽谈会暨两岸智能装备制造对接活动在此隆重开幕。340余名两岸嘉宾齐聚一堂,围绕“智能制造 融合未来”主题,共商合作大计,共绘发展蓝图。
这场盛会,不仅是豫台经贸合作的一次深度对接,更是两岸同胞情感交融、理念共鸣、共赢发展的生动实践。从圆桌对话的“多维交流”到签约项目的务实推进,从历史积淀的深厚基础到未来产业的前瞻布局,两岸合作共赢的“同心圆”在郑州航空港这片热土上越画越圆、越绘越精彩。
以“融”为桥:优势互补打造“1+1>2”最佳典范
开幕式现场,郑州航空港医疗协作互利机器人项目、鹤壁浚县智慧空调小镇、洛阳丹尼斯吉庆店等8个项目现场签约落地。活动总签约项目39个,合同金额293.69亿元,覆盖智能装备制造、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配套生产、智慧农业、文旅文创、青年创业等多个领域,彰显出豫台合作从“制造”向“智造”升级的鲜明趋势。
“这些项目不仅是资本与技术的结合,更是两岸产业融合的生动实践。”主办方说,而郑州航空港医疗协作互利机器人项目,则凸显了智能装备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
青年是两岸合作的生力军。“两岸青年企业家圆桌对话”成为此次大会的亮点之一,其不仅聚焦数字经济、电子信息、文旅融合等产业合作,更在潜移默化中搭建起“业务相连、情感相通、人才相融”的多维交流体系。
河南省青年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岳崇霄以文化为媒,向台湾青年呼吁:“八大古都,河南独占其四;日月潭的湖光山色、阿里山的森林小火车,都是两岸互建互融的宝贵资源。”他期待两岸青年围绕非遗传承、生态文旅等领域深化合作,以文化认同夯实发展根基。
台湾中华青年企业家协会理事长张明振带着4个跨境合作项目而来——从泰国甜菜根加工到日本久光膏药贴引进,从飞行剧院到旅行社入境游,每一个项目都蕴含着两岸产业对接的无限可能。他表示:“协会与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联系密切,希望借此机会推动两岸青年携手开拓国际市场。”
海峡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协会秘书长邓岱贤的发言,将交流推向更深层次。年近60岁的他亲历了2008年两岸直航、11次会谈、23项协议签署的历史进程。他动情地说:“两岸经贸交流中,如果有需要我协助处理的问题,可以加我微信,我义不容辞为大家服务。”一句承诺,折射出老一辈台胞对青年一代的殷切关怀,也彰显出两岸血脉相连的赤子情怀。
据悉,目前,郑州航空港已经形成了“一赛、一会、一政策、10个孵化器、20+创业生态合作伙伴、N个基金”的创业生态,青年人才在港区创业可享受“空间无忧、投资无忧、落地无忧、人才无忧、服务无忧”五大无忧政策。位于郑州航空港区台湾科技园内的河南省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已拥有3000平方米办公空间,正积极申报国家级青年创业基地,为台湾青年来豫创业提供良好平台。
郑州航空港区创业工作专班办公室副主任李晓琳向与会青年发出盛情邀约:“明年,我们计划在美国硅谷举办INNOPORT创业郑州航空港赛事专场,欢迎台湾青年企业家朋友积极参与!”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活动中,这句古诗成为两岸同胞心灵相通的真实写照。从智能制造到中医药产业,从机器人自动化到生物医药,多场专项对接活动为两岸青年提供了思想碰撞与项目合作的舞台。一位参与对话的台湾青年表示:“河南不仅是文化根脉所在,更是创业沃土。这里的机会和政策,让我们有信心把梦想扎根在中原。”
情感在交流中升级,成果在互动中达成。正如两岸企业家峰会台湾方面副理事长毛治国评价所说:“河南积极布局智能装备制造与数字经济,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台湾则在精密制造、半导体等领域积淀深厚,双方结合,正是实现‘1+1>2’的最佳典范。”
以“实”为基:十六年深耕铸就豫台合作新高地
洽谈会结出的丰硕成果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建立在豫台两地长期的合作积淀之上。2009年以来,豫台双方已共同举办16届豫台经贸洽谈会,累计签约项目562个,总投资3300多亿元,合作项目覆盖了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食品等多个领域,富士康、台塑、统一、旺旺、康师傅、丹尼斯、合晶等一批优质台资企业在河南扎根发展,成为两地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典范。
数据的背后,是实实在在的产业生态。目前,河南全省实际存续台资企业达1086家,其中48家年产值超亿元,总投资额达198亿美元。豫台合作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正成为两岸融合发展的典范样本。
“郑州航空港凭借枢纽优势与产业集聚效应,已成为台商投资大陆中部地区的首选地。”全国台企联会长李政宏呼吁两岸企业家以这次活动为契机,深化产业链合作,推动智能装备制造领域融合发展。
2024年12月,郑州航空港区成功获批两岸智能制造融合发展示范区。不到一年的时间,通过推进两岸智能制造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郑州航空港正快速崛起为豫台合作新高地。
去年以来,郑州航空港务实开展专题对接活动,先后成功承办2024两岸机器人产业对接活动、2024年豫台经贸洽谈会暨两岸智能装备制造对接活动等12次,全年接待参访台商1000余人次。
与此同时,郑州航空港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度参与豫台经贸合作,大力宣传推介郑州航空港。先后赴昆山、苏州、上海、厦门等地开展招商推介活动,积极参加昆山市台协换届大会、第一届两岸大健康产业新质生产力合作论坛、2024两岸企业家峰会年会等活动,主动拜会台协相关企业,举办各类招商推介活动8场,充分展示港区产业优势与发展潜力,有效提升对台资企业的吸引力。
随着两岸智能制造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加速推进,在港区的台资企业数量正稳步增长。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郑州航空港台资企业已达36家,其中仅2024年就成功引入28家,台资企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为示范区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同”为魂:统战力量共绘融合发展锦绣图
豫台合作渐入佳境,航空港两岸智能制造融合发展示范区快速崛起,离不开全省统一战线的聚力赋能。2024年2月,“聚力航空港·同心作贡献”活动启动,掀起了全省统战系统支持郑州航空港建设的热潮。
一年多来,郑州航空港在全省统战力量的助力下,以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为导向,先后承办(协办)2025知名台商港区行、第二届侨海创新创业经贸研讨会、“数聚中原 智引未来 民革东南十省企业家河南行”等全省统一战线各领域大型活动11次。接待全国政协、全国工商联、致公党中央、民革中央、省市各类考察观摩调研团31批次约1600人次。
从民革东南十省企业家河南行,到侨海创新创业经贸研讨会,统一战线的资源优势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项目成果。目前,经统战系统推荐,已在航空港区投产项目7个,总投资42.32亿元;已落地项目8个,总投资69.3亿元。
为更好体现全省统一战线“聚力航空港·同心作贡献”活动成果,郑州航空港特意为海峡两岸企业落地打造了集设计、研发、生产、服务于一体的“一中心三园区多联动”空间发展格局。“一中心”即河南省台商台胞服务中心,是一站式的企业服务中心。“三园区”即电子信息产业园、智能装备产业园、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园。
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园以富士康郑州科技园、航空港科创中心、台湾科技园、智能终端产业园为核心区域,重点聚焦智能终端、新型显示、半导体、电子元器件等领域,加快构建链式+集群+赋能体系的国际化先进制造业体系。
智能装备产业园选定具有集聚效应的区域,重点围绕高端数控机床、智能物流及仓储装备、智能工业控制系统、智能装备核心零部件等领域,加快建设特色突出的两岸智能装备产业集群。
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园以中原医学科学城为主体,重点发展创新药、生物医药技术、医疗器械、生命健康服务,目标是加快两岸成果加速转移,在郑州航空港建设全国一流的两岸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高地。
“豫台合作基础深厚,潜力巨大。”开幕式上,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孙守刚代表东道主的发言充满热情,河南将以两岸智能制造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为依托,围绕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和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持续深化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领域合作,落实落细各项惠台政策,为广大台商台企在豫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同心圆越画越圆,融合路越走越宽。从圆桌对话的青春共鸣,到签约现场的务实握手;从16年深耕的厚重积淀,到智能制造的未来图景——2025豫台经贸洽谈会以其多维度的交流、深层次的融合、前瞻性的布局,生动诠释着“两岸一家亲”的时代内涵。
而在郑州航空港747平方公里的热土上,两岸合作的“同心圆”正以智能制造为笔、以融合发展为墨、以情感互通为基,绘就一幅互利共赢的壮丽画卷。正如两岸企业家所期许的那样:同心共济,携手前行,必将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编辑:张龙(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