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为桥,文化为媒,万千情怀洒边疆——“山河相望 豫疆情深”河南援疆系列活动综述
在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暨河南省对口援疆15周年之际,“山河相望 豫疆情深”河南援疆系列活动如一曲悠扬的乐章,在中原大地与天山南北奏响。
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以艺术为桥,以文化为媒,全景式展现了河南援疆工作的丰硕成果,为新时代民族团结事业写下了生动注脚。
深情回望:十五载援疆路万千情怀洒边疆
河南与新疆,虽相隔千里,却心手相连。
自2010年对口支援哈密和兵团第十三师新星市以来,河南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一批批援疆干部人才告别中原故土,奔赴边疆一线,在教育、医疗、产业、文化等领域倾注心血汗水,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奉献之歌。

“山河相望 豫疆情深”系列活动正是这十五年深情厚谊的集中呈现。通过“一展二剧一书一推介”的立体化呈现形式,打破了传统文化交流的单一模式,创造了全方位、多维度、沉浸式的交往交流交融新体验。
文化浸润:艺术展览勾勒援疆壮阔画卷
九月的郑州,秋高气爽。
9月30日,“山河相望 豫疆情深”——热烈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暨豫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河南援疆)展正式启幕。展览分为七个篇章,以375件艺术作品和365位援疆干部群像墙,生动再现了援疆工作的成果与辉煌。
“艰苦岁月:戈壁耕耘谱新篇”部分,一幅幅摄影作品记录了茫茫戈壁过去的艰苦岁月;“推进文化润疆: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篇章,展示了豫哈两地文化互鉴的丰硕成果;“推进民生援疆:共同建设幸福家园”单元,则以详实的数据和图像,呈现了援疆项目给当地群众生活带来的可喜变化……

尤为动人的是那面援疆干部群像墙。一个个朴实的面孔,一段段真挚的事迹,无声地诉说着奉献与担当,成为展览中最具情感冲击力的“精神地标”。驻足其前的观众无不为之动容,这些平凡而伟大的援疆人,让宏大的“民族团结”主题变得可触摸、可感知。
10月14日,河南省委书记刘宁亲临观展,对河南省援疆工作取得的成绩予以充分肯定。他指出:“河南与新疆虽相距千里,但渊源深厚。这些作品主题鲜明、技艺精良,记录了中原和天山绵延不断的交流联结。”
艺术对话:精品剧目演绎豫疆千年情缘
如果说主题展览是静态的史诗,那么系列文艺演出则是流动的华章。三台精品剧目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深打动了中原观众。
歌剧《木卡姆恋歌——万桐书》以几代人对木卡姆艺术的挚爱为线索,回顾了这段跨越时空的文化传承。该剧大胆引入前沿科技,运用AI技术复现历史人物“小艾-艾德莱斯”,使其成为贯穿全剧的“文化向导”,极大地增强了叙事的互动性与沉浸感,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时代的活力。

舞剧《惟舞伊州》由哈密歌舞团和河南歌舞演艺集团联袂演出,生动演绎了哈密地区从汉唐至今与内地的商贸往来、民族融合与艺术繁荣。该剧赴郑州、许昌等4城巡演6场,以优美的舞姿推动中原与西域文化对话,展现了两地文化多层次、广领域交流互鉴的丰硕成果。
这些剧目不仅艺术水准高超,更通过深入挖掘“木卡姆”等文化符号,将豫疆两地跨越千年的情缘故事串联起来,强化了历史纵深感和文化厚重感。
学术深耕:历史著作填补豫疆交流空白
文化交流既要立足当下,也要回望历史。《交往交流交融:河南与新疆往来人物举要》一书的出版,为豫疆交流史填补了重要空白。

这部20万字的学术著作,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和哈密市委宣传部组织27位专家学者共同研创,分为“丝路融通”“文功武治”“翰墨传声”三大章节,选取了从西周的穆天子到清朝的张曜等23位在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对两地交往交流交融起到关键作用的人物。
通过张骞、霍去病、班超、班勇、任尚、岑参等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该书生动展现了河南与新疆之间在历史上的紧密联系和相互影响,为读者呈现了丰富多彩的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画卷。
这部著作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更通过梳理两地交往的历史脉络,为当下的民族团结工作提供了深厚的历史文化支撑。
文旅融合:创新推介搭建两地连心桥梁
文化相融,旅游为媒。
“山河相望 豫疆情深”哈密文旅赴河南宣传推广系列活动于10月14日正式启动,采用“1+4+N”模式覆盖河南七地市,以郑州专场推介为核心,通过4场原创乐舞诗剧《惟舞伊州》演出、N场路演,以及多场次的线下歌舞表演、文创展示与线上联动宣传,为两地民众搭建了体验新疆风情、共享旅游资源的平台。

与此同时,在本次系列活动中全新升级的“哈密号”河南援疆移动综合平台受到了广大市民的青睐。“哈密号 ”平台集信息发布、消费助农、文旅宣传、线上互动等功能于一体,成为河南人民了解哈密、走进新疆的“掌上宝典”。观众通过微信搜索“哈密号”小程序或扫描现场二维码即可参与线上活动,体验新疆魅力。

这种“文化+旅游”的推广模式,将静态的文化展示转化为动态的、可感知、可体验的文旅消费新场景,实现了文化传播效能与旅游推广价值的双重提升。
经验启示:立体传播构建交流新格局
本次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探索出了一条卓有成效的文化交流新路径。
在组织层面,形成了“政府主导、多方协同、社会参与”的高效运行机制,有效整合了政策、资源与专业力量,确保了各项活动从策划到执行的全流程顺畅落地。
在内容传播层面,坚持以打造具有持续影响力的“文化IP”为核心战略,通过系统化设计,将展览、演出、图书及文旅推介等散点活动串联为有机整体,形成了多层次、广覆盖的传播矩阵,实现了“1+1>2”的聚合效应。
活动受到了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近百家媒体的专题报道,形成了强大的媒体传播矩阵,以真实、生动、立体的叙事,向全国乃至世界有效展示了新时代河南援疆的文化形象与发展活力。
未来展望:从“活动化”到“品牌化”“常态化”
本次系列活动不仅是一次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一次深刻的情感共鸣与有力的未来启航。
展望未来,河南援疆将致力于推动豫疆交流从“活动化”向“品牌化”“常态化”深度转型。一方面,持续培育和深化“山河相望 豫疆情深”这一核心文化品牌,通过策划年度文化交流季、艺术家互访驻留计划等常态化项目,确保两地交往热络不断、情谊历久弥新。

另一方面,将积极探索“文化+旅游+科技”的深度融合与创新路径。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打造永不落幕的“云端”文化展厅;推动文旅产业协作,共同开发特色线路与文创产品,最终构建一个文化与经济共生共荣的协作体系。
十五载援疆路,一曲团结歌。
“山河相望 豫疆情深”系列活动,以艺术之美消融了地域之远,以文化之桥连通了心灵之近。它让我们看到,当文化的力量与真挚的情感相互交融,便能跨越千山万水,铸就牢不可破的民族共同体。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豫疆两地将继续携手并肩,以更加丰富多彩的交流合作,共同谱写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崭新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更大力量。
山河相望,情谊绵长;豫疆同心,共创辉煌!
编辑:郭同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