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濮阳人大:以高效履职绘就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2025-10-29大河网

  大河网讯 (记者 宋向乐 通讯员 武晓璨)为深入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10月28日,濮阳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主任·代表公民面对面”座谈会。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邵景良与基层人大代表、公民代表面对面交流,零距离倾听民声、汇集民智,同步推广“濮阳数智人大”平台,以数字化赋能代表履职,推动解决黄河流域治理中的实际问题,让制度优势切实转化为治理实效。

实地察看渠村引黄入冀补淀渠首闸。

  数智赋能,搭建黄河治理“民意快车道”

  座谈会召开前,常委会组成人员先后实地察看渠村引黄入冀补淀渠首闸、渠村黄河分洪闸、渠村乡人大代表联络站等,直观、清晰了解水利设施在守护黄河安澜、保障民生福祉中发挥的关键作用,以及数智人大平台在衔接人大依法履职与回应群众诉求中承担的重要职能,为座谈会的高效召开、精准议事奠定实践基础。

  渠村乡人大主席吉庆龙在联络站向与会人员介绍道:“借助‘濮阳数智人大’平台,我们受理群众反映问题实现了‘扫码受理—分级交办—跟踪督办—满意度测评’闭环机制。简单问题3日内办结,复杂问题15日内反馈进展,真正实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据了解,渠村乡人大代表联络站将“随手拍”入口、“码上办”二维码张贴在村委会、文化广场、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的醒目位置,构建起“全天候、零距离”的民意收集网络。群众无需注册登录,扫码即可反映诉求、查询进度。自平台运行以来,联络站累计接待群众260余人次,收集意见建议56条,解决灌溉设施维修、道路硬化等民生问题37件;收集群众通过“码上办”反映的诉求19件,办结率达100%,满意度达98%以上,用实实在在的成效赢得了群众信赖,“濮阳数智人大平台”已经成为连接民智与治理的“快车道”。

实地查看渠村乡人大代表联络站。

  代表发声,筑牢民生保障“履职风景线”

  “自进入汛期以来,降雨天气频繁,我们重点查看沟渠堤防、低洼易涝区域、农业大棚、泵站设施等情况,发现问题第一时间通过‘码上办’反馈。”台前县马楼镇人大代表曹秀云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参与黄河流域民生保障的实践经验。今年,马楼镇人大代表们通过平台提交的“加强排水设施日常管护治理”“组建村级排涝应急队伍”等6条建议,推动了防汛排涝工作高效落实。

  座谈会上,来自黄河沿岸的人大代表先后发言,从“加强沿岸生态科普宣传”“发展黄河文化特色旅游”“改善滩区迁建居民就医条件”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3名公民代表围绕“进一步优化平台流程与功能”“推动‘码上办’进村入户”等实际问题建言,现场气氛热烈。邵景良认真倾听记录,当场协调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对接,明确要求,让“民声”有“回声”。

座谈会现场

  锚定实效,推动制度优势“转化加速度”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既要靠政策引领,更要靠民意支撑、代表发力。”邵景良在总结时强调,此次座谈会既是倾听黄河沿岸民声需求的“交流会”,也是推动各级人大代表借助数智人大高效履职的“部署会”。此次座谈会的召开,不仅为濮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汇聚了民智力量,更以“面对面沟通+数字化赋能”的模式,生动诠释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基层治理中的独特优势。

  邵景良强调市人大常委会要以此次座谈会为契机,从三方面精准发力,着力提升履职实效和制度优势转化“加速度”,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支撑。一是深化“濮阳数智人大”平台推广,在黄河沿岸村庄、社区增设平台二维码标识,开展操作培训,让群众会用、善用平台;二是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平台汇聚的民情民意、代表建议、监督信息等进行智能分析,为人大精准履职提供参考,推动人大工作从“经验决策”向“数据决策”转变;三是打造优质宣传阵地,围绕民生热点、重大决策部署等,让群众及时了解人大在推动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中的作为,切实增强群众对人大工作的知晓度、认同感与支持度。

  “未来,濮阳市人大常委会将持续以高效履职为抓手,让更多民意转化为治理实效,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濮阳实践不断取得新成效,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注入‘人大动能’。”邵景良说。

编辑:张龙(小)  审核 :莫韶华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