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部介绍交通运输经济运行情况 前三季度跨区域流动506亿人次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聂辉
10月29日上午,交通运输部举行10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前三季度交通运输经济运行情况。
前三季度
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35.7亿吨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李颖介绍,今年前三季度,交通运输行业经济运行稳的态势巩固延续、新的动能加快培育、发展韧性持续彰显,呈现出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前三季度,我国完成营业性货运量432.5亿吨,同比增长3.89%,其中三季度同比增长3.9%、增速较二季度加快0.9个百分点。分方式看,前三季度铁路、公路、水路、民航货运量分别完成39.1亿吨、319.1亿吨、74.2亿吨和740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8%、4.1%、3.7%和14%。
李颖介绍,我国前三季度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35.7亿吨,同比增长4.6%。其中三季度同比增长5.8%、增速较二季度加快1.1个百分点。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6亿标箱,同比增长6.3%,分结构看,内贸、外贸吞吐量同比分别增长3.2%和8.4%。
此外,前三季度,我国完成跨区域人员流动量506亿人次,同比增长3.1%。分方式看,铁路、民航客运量分别完成35.4亿人次和5.8亿人次,同比分别增长6%和5.2%;公路完成人员流动量462.8亿人次,同比增长2.9%;水路完成客运量2亿人次。
围绕智能驾驶等重点领域,组织一批代表性试点示范
近期,交通运输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出台了《关于“人工智能+交通运输”的实施意见》。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司长徐文强表示,交通运输部将系统推进“人工智能+交通运输”行动,加速人工智能在交通运输领域的规模化创新应用。
在介绍重点推进工作时,徐文强介绍,交通运输部近期将加强科技攻关,夯实技术底座,提升数智化水平。
徐文强表示,交通运输部将全面实施人工智能“十百千”创新行动,针对前期梳理出的860项典型场景,围绕智能驾驶、智慧公路、智慧航运等重点领域,组织一批代表性试点示范,实施一批标志性创新工程,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全场景落地应用。
同时,遵循“市场主导、政府支持”的原则,交通运输部鼓励各类创新主体参与,更好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快完善“人工智能+交通运输”标准体系,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
运输捐赠物资被收高速费?交通运输部作出回应
对于近期热议的运输捐赠物资被收高速费一事,李颖回应称,由于接收单位未能向当事人解释清楚法规规定,产生了一定误解。
10月9日,公益人士胡雷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他在运输抗洪救灾物资途中,被高速收费站收取了1180元通行费。运输捐赠物资走高速,该不该免收通行费的问题,引起社会关注与讨论。
发布会上,李颖介绍,为支持保障抢险救灾任务高效顺畅执行,2004年国务院出台的《收费公路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经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执行抢险救灾任务的车辆,免交车辆通行费。”
2022年4月,交通运输部、应急管理部联合印发《跨省执行抢险救灾任务车辆免费通行服务保障规程(试行)》,利用信息化手段对有关工作流程进行了优化,即经批准跨省执行抢险救灾任务的车辆信息,统一采用部门协同和系统对接方式,提前通过收费公路联网收费系统下发至各高速公路收费站。当执行抢险救灾任务车辆到达高速公路出口收费站时,收费车道系统可以自动识别并免费抬杆快速放行,使用ETC的抢险救灾任务车辆还可以实现不停车免费快捷通行。
李颖介绍,经初步了解,胡雷运输抗洪救灾物资的车辆为捐赠物资运输车辆,由于接收单位未能向当事人解释清楚法规规定,产生了一定误解。下一步,交通运输部将会同应急管理部进一步优化完善执行抢险救灾任务车辆免费通行服务保障规程,不断提升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
编辑:申久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