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3块钱买的保险,出事了到底管不管?丨“法式”生活
大河网讯(记者 宋向乐)每天接单前被扣3块钱,说是买了保险,真出事了,到底能不能赔?本期“法式”生活,我们通过郑州市中原区人民法院审判的一起保险纠纷案件,来看新业态从业者基于“小额保费”所依法享有的保障权益。

平台扣了钱买保险,咋就不赔了?
去年11月,郑州外卖骑手老刘像往常一样出门送餐,平台照例从他收入里扣了3元,用于购买一份“众包骑手意外险”,保额60万。他没多想,这钱每天都在扣,跟水电费似的,习惯了。
可谁也没想到,当天13点左右,老刘在取餐时突然向后倒地,不省人事。120紧急送医,最终因心脏骤停抢救无效离世,年仅40多岁。
老刘的父亲和孩子悲痛万分。他们想起那每天扣的3元保险,赶紧联系保险公司申请理赔。结果呢?保险公司一句话打发了:“死者有心脏病史,属于自身疾病,不在赔付范围。”
家属懵了:人是在送餐途中倒下的,平台也扣了钱买了保险,怎么就不赔了?
法院:判决保险公司支付60万元保险金
多次沟通无果,一家人把保险公司告上了法庭。
庭审当天,保险公司没人来,也没提交任何证据,连答辩都不做。法院只能根据家属提供的材料来判:平台扣款记录、电子保单、120出车记录、医院死亡证明……一应俱全。
法院认为:老刘和保险公司之间的保险合同成立,合法有效。合同里写明,骑手在工作时间突发疾病死亡,48小时内抢救无效的,保险公司应赔。
保险公司说老刘有“既往病史”,可拿不出任何证据证明当初问过健康状况,也没在投保时对免责条款做明显提示和解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十七条,这种免责条款无效。
最终,法院判决保险公司支付60万元保险金。目前,赔偿已执行到位。
法官说:3块钱也是钱,也是合同
别觉得保费少,保险公司就能随便拒赔。3块钱也是钱,也是合同。新业态劳动者靠平台接单养家,每天扣的这几块钱,买的是一份安心。保险公司不能“收钱时痛快,赔钱时推诿”。
现在像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这样的灵活就业人员越来越多,很多都是“接单就扣费、自动投保”。但出了事,理赔却难。这起判决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只要是在工作期间出事,合同成立,保险公司就必须担责。
给骑手朋友们的提醒:
1. 平时注意保存接单记录、扣款截图、电子保单;
2. 出事第一时间报警、叫急救,保留医疗和死亡证明;
3. 遇到拒赔别认怂,该投诉投诉,该打官司打官司,法律会为你撑腰。
网友热议:法院判得真解气!
@风起时想你:
每天3块,一年才1000出头,换60万保障,这买卖不亏。保险公司想赖账,法院判得真解气!
@老张骑手日记:
我干这行三年了,每天被扣3块,说实话从没认真看过保单。看完这新闻,我马上翻出来研究了一遍。真出事,靠的不是平台同情,是证据和法律。
@保险圈内人:
其实这类保险理赔率不低,但争议多在“是否工作期间”和“既往症”。这案子关键点是——保险公司自己没尽到告知义务,所以败得不冤。提醒同行:别总想着“核保时严,理赔时拖”,长期看是自毁招牌。
@人间清醒李姐:
别再说“人家给你保险是恩赐”了。这钱是从工资里扣的,是劳动者的钱换来的保障。不是施舍,是应得的。
@南风知我意:
看到家属打赢官司,眼泪一下就出来了。一个普通骑手,用生命换来一纸判决,希望能改变更多人的处境。愿每个风里来雨里去的人,都被温柔以待。
记者手记
3元保费,换不来生命,但能换来一份尊严和保障。这起判决,不只是赔了60万,更是为无数默默奔波的普通人守住了一份“说好算数”的契约精神。
编辑:祝萍 审核 :莫韶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