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一粒小麦的增值之旅

2025-10-31大河网

  大河网讯 从一粒小麦,到一捧面粉,再到餐桌上的一个馒头、一盘饺子……在河南,小麦的旅程远不止果腹这么简单。

河南工业大学刘昆仑教授。

  10月28日,在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科普中国说·河南篇”第三期——“中原粮仓”到“飨链全球”主题科普活动中,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院长刘昆仑深度阐述了一粒河南小麦的工业增值之旅——优质原料是根基,而食品加工的“魔法”让“中原粮仓”成功转型“中国厨房”,正稳步迈向“世界餐桌”。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但在河南饮食文化中,没有什么能撼动小麦的地位。”刘昆仑的话道出了小麦在中原大地的核心地位。这份底气,首先源于河南小麦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作为世界小麦“黄金纬度带”上的核心产区,河南以全国1/16的耕地贡献了全国超1/4的小麦产量,2024年总产量更是突破750亿斤。“全世界每收获10粒小麦,就有1粒以上来自中国,而其中,河南小麦的贡献举足轻重。”刘昆仑补充道。更难得的是,温和气候与肥沃土壤孕育的河南小麦,蛋白质含量高、面筋质量好,天生就是面食加工的“优等生”。

刘昆仑教授讲述专用面粉的诞生。

  真正的“增值魔法”,始于小麦进入工厂的那一刻。刘昆仑介绍,现代制粉早已告别“石磨碾碎”的传统模式,升级为“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精准作业。小麦先经振动筛、色选机等设备“体检”,剔除杂质与瑕疵粒;再通过精准控湿的润麦环节软化胚乳,为后续加工“铺路”;最终在多道磨粉机、清粉机构成的系统中反复研磨筛理,分离出麸皮、胚芽与胚乳,还能按需生产高筋面包粉、低筋蛋糕粉等专用粉,实现首次身价倍增。

  面粉只是起点,深加工让小麦价值持续攀升。在河南,馒头、挂面、速冻水饺等形成庞大主食产业群,自动化设备精准控温控水,让面条筋道爽滑、饺子皮擀包自如。更有功能性创新,全谷物馒头膳食纤维含量超6g,低油方便面减油30%,低GI面条适配控糖人群。就连次粉、麸皮等副产物也被“吃干榨净”:麸皮提取膳食纤维后附加值提升10~20倍,麦胚加工成胚芽油等高端产品,价值达普通原料5~8倍。

三全食品官网图。

  如今,三全、思念等龙头企业领跑行业,河南食品借助中原物流枢纽辐射全球。“这是原料、科技、产业、市场、政策五大优势叠加的结果。”刘昆仑表示,一粒小麦的增值之旅,承载着粮食安全的承诺,更彰显着“中国粮”的自信。从田间到舌尖,河南正用“智造”让小麦的价值不断绽放。

  “向每一位为‘河南智造’默默耕耘的建设者致敬!无论是扎根土地的农民,还是潜心钻研的科研人员,抑或是精益求精的产业工人,是你们的智慧与汗水共同铸就了从田间到舌尖的辉煌!”分享会最后,刘昆仑教授动情地表示。(刘思嘉 杨鑫阳)

编辑:张龙(小)  审核 :莫韶华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