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免费坐诊、药膳茶饮飘香!河南中医药集市暖身更暖心
大河网讯 11月2日,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龙子湖院区门诊楼前,“中医药集市”刚一开集,就成了周边居民与大学生争相前往的健康“打卡地”。

名医免费坐诊,现场拿到专属诊疗方案
“赵医生,我这胃不舒服快半年了,之前挂您的号不仅要抢,还得花四百多,今天终于能当面问您了。”在专家义诊区,前来看病的吴女士向脾胃肝胆科主任医师赵文霞诉说症状。诊桌前,赵文霞指尖轻搭在她的手腕上,目光专注地观察舌苔,时不时轻声询问“平时是不是爱吃生冷的”“睡眠质量怎么样”。待了解完情况,她拿起笔在处方纸上写下调理方案,还特意交代“少吃生冷的”“避免熬夜”等注意事项:“你的问题不大,就是脾胃虚寒,慢慢调理就好了。”

不仅是赵文霞,现场20余位专家全是“重量级”——脾胃肝胆科主任医师郭淑云、脑病科主任医师刘向哲、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陈玉善……这些平常“一号难求”的名医,当天全部免费坐诊。“之前带我妈挂燕树勋主任的内分泌科号,提前两周抢都没抢到,今天过来没花一分钱,还拿到了详细的方案!”家住附近小区的张女士拿着写了医嘱的纸条高兴地说,“这集市比赶大集还热闹,还能实实在在解决问题。”
推拿、贴耳穴、中医辨体,特色疗法亲身感受
中医特色疗法体验区,等候体验的市民早已围得满满当当,不同疗法的体验位置前都排着小队伍,热闹又有序。队伍里既有背着双肩包的大学生,也有牵着孩子的家长,还有头发花白的老人,大家一边排队一边小声交流着,时不时探头望向诊疗位,眼神里满是期待。

推拿区,医师正顺着市民的肩颈缓慢发力,缓解久坐带来的僵硬;耳穴贴压区,医师轻轻点按不同穴位,用小巧的磁珠稳稳贴在穴位上;中医体质辨识区,医师正拿着脉诊包为市民搭脉,桌上还放着舌苔观察板和体质问卷。

市民张阿姨在耳穴贴压区坐下,先分享了她的身体状况。医师耐心讲解:“这个点位对应脾胃,你容易胀气的话,我在这里贴个磁珠,每天按一按。”镊子夹着小巧的磁珠轻轻贴上耳廓,医师的指腹还会轻柔按压确认位置。张阿姨感叹:“医生很细心,动作也很轻柔!刚开始我还怕疼,结果一点都不难受,按完之后感觉耳朵热热的,整个人都放松了。”
茶饮、药膳、山楂丸,解锁健康美味新选择
最让现场市民、学生挪不开脚的,还要数中药茶饮药膳体验区。玻璃罐里的四神汤冒着热气,竹蔗茅根水装在透明杯里泛着清甜味,元气养颜饮、金桔凤梨饮一字排开。“这个酸梅汤很好喝,还非常健康!”河南中医药大学大二学生刘同学忍不住向同行的朋友推荐。

刚盛出的排骨汤还冒着热气,香味引得老人孩子都围了过来。工作人员一边盛汤一边介绍:“这些都是按中医配方熬的,健脾养胃。” 有市民端着汤站在一旁,喝了一口就点头:“很好喝,美味又健康。”

山楂丸的展台前更是排起了小队伍。一颗颗刚制成的山楂丸整齐地摆进托盘,凑近能闻到浓郁的山楂果香,小朋友从工作人员手里接过一颗咬了一口,高兴地说:“酸酸甜甜的,像吃糖一样。”
从养生展演到急救教学,让健康服务 “触手可及”
广场中央,八段锦展演的音乐缓缓响起,医师们舒展的动作如行云流水,不少市民和大学生跟着模仿;应急救护培训区,老师手把手教大家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正确使用方法;互联网医院体验位前,工作人员演示着“线上问诊、送药到家”的操作,让年纪大的居民也学会了“指尖就医”。

直到中午12点集市闭市,还有居民围着专家咨询健康问题,学生们拿着医院制作的膏方、茶饮,讨论着刚才学到的养生技巧。“以前觉得中医离我们很远,今天才发现,它还能融入喝茶、吃饭的日常里。”王同学说,“这不仅是一场集市,更把健康和温暖送到了我们身边。”

据悉,此次中医药集市不仅是“红会送医计划”项目十周年特别行动,更是为了让更多人感受中医药的魅力。未来,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还将有序开展这样的健康服务,让优质医疗资源真正“触手可及”。(杨露露)
编辑:祝萍 审核 :莫韶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