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未来,AI有望打造口感逼真的植物蛋白

2025-11-03大河网

大河网讯  “人工智能(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速食品创新,它不仅能打造口感逼真的植物蛋白、通过文本生成全新食品配方,还能辅助设计个性化营养食品、优化生产线效率,甚至让普通人通过AI工具参与食品研发。”10月28日,在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科普中国说·河南篇”第三期——“中原粮仓”到“飨链全球”主题科普活动中,原郑州大学副校长屈凌波深度解析了AI如何重塑未来餐桌。

原郑州大学副校长屈凌波作主题分享。

屈凌波直言,联合国的数据显示,当下全球还有8.15亿饥饿人口无法满足基本的粮食需求,而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在现有基础上新增20亿,这意味着未来的食物供应需求将会增加60%~70%,这对于食物资源,尤其是肉类资源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细胞培养肉,成为继植物肉以后替代蛋白领域又一备受瞩目的新赛道。

细胞培养肉的原理是从活体动物提取细胞,在生物反应器中模拟体内环境进行扩增,最终分化成肌肉组织。“虽然是依赖食品生物技术而存在的产物,但细胞培养肉可不是什么‘科技与狠活’,在细胞层面上,它与传统肉类是没有本质区别的,只是生长空间由动物机体转变为更高效节能的实验室。”屈凌波说。

Hacker Mate菌菇饮料,使用AI设计了整个产品,现在已经在欧洲上市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同时,生成式AI正在引领一场创意革命。欧洲Hacker Mate菌菇饮料全靠AI设计,从包装到上市仅用两天,较传统流程提速90%;西班牙烘焙店靠AI生成的蛋糕图像吸引了顾客慕名订购,颠覆了“先产品后拍摄”模式。AI还能跨界撮合创意,如为星巴克与瑞士莲设计联名产品及门店外观,快速适配市场需求。

食材源头更离不开AI加持。北京“伏羲农场”通过AI水肥滴灌技术让200亩示范田增产24%、节水36.7%;雄安数据中心远程操控无人农机,作业精度误差小于2.5厘米。在蛋白研发领域,科研团队借AI攻关植物基食品与细胞培养肉,利用鱼类副产物开发3D打印支架改善人造肉口感,助力应对未来肉类供给缺口。

图片由AI技术生成。

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更是AI的“主战场”。湖北“AI+明厨亮灶”实时监控后厨,浙江校园食安系统让食材可溯源;AI结合传感器3秒内检测肉类脂肪含量,微生物模型提前72小时预警腐败风险。智慧食堂中,AI图像识别能精准分析菜品营养,为糖尿病患者等定制膳食,热量估算误差率低于5%。

屈凌波也提醒,AI应用需警惕数据隐私、算法偏见、岗位结构变化等挑战,需完善监管标准。他最后表示,坚信随着技术进步与体系完善,AI将助力构建更可持续的全球食品系统,让餐桌更安全、更科学。(刘思嘉 杨鑫阳)

编辑:张龙(小)  审核 :刘杨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