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当古老文字遇上现代科技 一场跨越三千年的创意对话
大河网讯 当古老的甲骨文在数字世界中“活”起来,当汉字创意与全球智慧相碰撞,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安阳,正以一场关于文字未来的对话,向世界展示文化传承的创新姿态。
11月3日下午,中国文字博物馆内,一场名为“中华文字创意对话”的活动吸引了国内外文化创意界的目光。来自全球的专家学者齐聚甲骨文的故乡,共同探讨汉字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让文物“活”起来:安阳的文字创新实践
“安阳作为甲骨文的发现地,承载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文脉。”安阳市副市长马红宾在致辞中表示,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近年来,安阳先后建成殷墟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续建工程等地标性项目,推出《甲骨文字综理表》《甲骨文常用字字典》等学术成果,上线运行“了不起的甲骨文”小程序,编创甲骨文广播体操,开发“我爱甲骨文”等社教课程。这座有着3300多年建城史的古都,正以崭新的姿态推动文字文化遗产的创新实践。
以创意促传播:汉字价值的全球视野
北京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研究院首席专家苏彤在主旨演讲中提出:“要以‘中’为核,锚定安阳文化创意的人文极点,通过系统推进中华文字创意工程,实现安阳文化资源的活化与品牌提升。”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创意经济顾问委员会委员约翰·霍金斯也从国际视角分享了他的看法:“汉字不仅是语言符号,更是比字母系统更丰富的中华文化象征符号。甲骨文作为中国最早的文字系统,具有无可替代的文化价值。”
他建议,安阳未来要确立“中国文字之都”品牌形象,并提出举办“九万汉字特展”、开展“‘中’的世界全球创意征集”等具体方案,推动安阳文字文化走向世界。
从专业走向大众:文字创意的共鸣之道
在主题对话环节,与会专家围绕文化传承与“文字之都”品牌构建、甲骨文IP全球打造、数字科技赋能文化遗产三大议题展开深入讨论。

中国国家创新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单威强调:“文字创意的核心在于让古老文化遗产与当代生活产生共鸣。内容是要提供给观众看的,而观众绝大部分不是专家学者,而是普通大众。我们要做的是科普,是要吸引大家。”
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郭杰指出:“安阳有着独特的文化根脉,我们不仅要珍惜这份遗产,更要把千百年来积攒的文字底蕴与世界分享,让灿烂文化得到更好传播。”
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赵军从艺术传播角度提出,安阳文字文化的国际传播需要创新表达。中国的图形符号和象形文字,在西方人眼中是最具神秘感和中国意味的文化符号。“我们可以邀请全球艺术家以甲骨文为创作素材,用当代艺术语言重新诠释古老文字,让汉字在国际舞台上展现新的生命力。”

活动最后,中国文字博物馆与海南亚洲文化艺术基金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这一合作将整合双方资源优势,共同推动甲骨文IP的全球传播与创新发展。
马红宾副市长表示:“我们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优化环境、完善政策、搭建平台,全力支持各类文化创意主体在安阳创新创业,共同将安阳打造成为中华文字文化研究的高地、创意创新的热土、交流互鉴的枢纽,让甲骨文这一中华文明的瑰宝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中焕发更加璀璨的光彩。”(桑栋亮)
编辑:张龙(小) 审核 :刘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