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文学“破壁”现场!作家对话“工地书虫”:写作就跟“和泥抹墙”一样

2025-11-06大河网

大河网讯 11月5日晚上,2025年河南省网络文明大会在洛阳举行。在“文学的新欣碰撞”主题对话环节,洛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维摩与因热爱阅读而受到关注的农民工读者刘诗利展开了一场跨越职业与背景的对话。

“文化不是放在书架上的典籍,而是活在人心里的温度。”活动伊始,维摩以朴实的话语道出对文学的理解。他表示,河南作为文化大省,其深厚底蕴正来源于人民群众的日常实践与情感积淀。

随后登场的刘诗利是一名普通农民工,今年夏天,他在作家陈行甲新书分享会上的一句“我也喜欢读书”引发关注。现场,他分享了自己的阅读体会:“我没活儿的时候就去书店转转,除了读‘干活儿’的书,还会读文学类的书籍。读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仿佛穿越千年,感受到同样的思乡之情。”维摩对此深有共鸣,他说:“文学的价值,正在于让不同时代的人们心灵相通。”

对话中,刘诗利坦言自己也有写作的愿望:“我也想把自己打工的经历、读书的感受写下来,可总觉得自己没文化、不会写,不知道该怎么迈出第一步。”

维摩用形象的比喻给予具体指导:“写作就跟‘和泥’一样,先‘和’起来再说。把心里想的,先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倒出来。写完再像‘抹墙’一样,慢慢修改、打磨。先完成,再完美。”

“把写作当成‘跟朋友聊天’,想到什么写什么,不用怕写得不好,您的经历就是最好的素材。”维摩鼓励道,“在工地怎么挤时间看书、跟工友聊读书的事儿、想家时怎么通过诗词缓解思念,这些真实的细节比华丽的辞藻更有力量。”

现场,维摩将最新一期《牡丹》杂志赠予刘诗利,并代表杂志社发出投稿邀请:“把您的经历写下来,给我们投稿。只要是真实感受,我们都特别欢迎。”刘诗利接过杂志,回应维摩道:“这本书我肯定好好读,投稿的事儿我也试试!”

这场短短5分钟的对话,收获多次掌声。两位不同背景的对话者因文学而相遇,因阅读而共鸣。

会后,现场观众杨女士表示:“这才是网络该有的文明模样,给不同的人发声的机会,让不同群体的声音都能被听见、被尊重。”

对话结束,但“阅读”作为桥梁已经架设起来。一位作家和一位读者,因对书籍共同的热爱而相互致敬。

正如维摩在总结中所说:“愿更多人在读写中收获温暖与力量,让文学照亮奋斗之路。”这场碰撞,无关名气与身份,只关乎心灵与文字,恰如其分地诠释了活动主题中的“新欣”之意——新的形式,欣悦的共鸣。(朱丽文 刘思嘉/文 杨鑫阳/图)

编辑:王友振  审核 :张磊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