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到“10万+”,反诈“网课”开讲啦!
大河网讯 “总是要等受骗以后,才后悔当初为何不听劝……”11月5日,河南省网络文明大会的舞台上,永城市公安局刑警大队高思雨一段熟悉又带着俏皮改编的《童年》旋律,点燃了现场气氛。
入选全国“百个巾帼好网民故事”,这位“95后”女警为现场带来了一堂生动的反诈课。

从“1”开始:我的人设是“自己人”
2021年4月,高思雨从交警宣传岗位调至反诈宣传岗位,从维护“路上”安全转向守护“网上”安全。

高思雨在工作时录制反诈短视频。
“当时心里挺忐忑,但当我真正接触到一个个真实案例时,那种责任感油然而生。”高思雨坦言,“有两种警察,一种守护生命安全,一种守护财产安全,我是后者。”
“有些攒了一辈子养老金的老人被骗后精神崩溃,有些宝妈因兼职诈骗导致家庭濒临破裂,更有年轻人因法律意识淡薄出售‘两卡’而触犯帮信罪,大好前程毁于一旦。”高思雨说,电信诈骗带来的绝不仅仅是财产损失,它更可能摧毁一个家庭,甚至一条生命。“我们的工作,就是在和骗子抢时间,守护好幸福底线。”
高思雨发现,很多人被骗后,第一反应不是报警,而是觉得丢人,甚至害怕咨询警察,“这种距离感,是反诈宣传最大的障碍”。
于是,这位年轻的警察开始琢磨如何破局。她决定给自己打造一个全新的人设——“小高说诈”。在短视频里,她不是正襟危坐的“高警官”,而是大家的“身边人”。她公开个人抖音号,鼓励大家随时咨询:“有啥拿不准的事,就像朋友一样问我!”
私信里开始涌入各种咨询:“高警官,这个链接能点吗?”“姐姐,我好像遇到骗子了,怎么办?”……
各种各样的问题她都一一耐心解答。有一次,一个学生因担心自己涉及帮信罪而惶恐不安,高思雨在电话里温柔地说:“别怕,把我当姐姐,有什么事跟姐姐说。”一番沟通疏导,终于化解了心结。
“消除恐惧,建立信任,是有效宣传的第一步。我要让他们觉得,小高是‘自己人’。”高思雨说。
覆盖“10万+”人次:和骗子抢人得用“魔法打败魔法”
人设立住了,如何将反诈知识高效地传播给更多人,成为下一个挑战。高思雨的策略是:用“魔法打败魔法”。骗子玩“精准诈骗”,她就做“精准反诈”;骗子用花言巧语,她就用更鲜活的方式见招拆招。
她的“魔法”武器库琳琅满目。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文章开头那首反诈版《童年》。

高思雨在婚礼现场宣传反诈知识。
谈起创作灵感,高思雨说:“电信诈骗本身是个沉重的话题,我不想再用沉重的方式去讲述,那样只会增加大家的心理负担。我选择《童年》这种家喻户晓、旋律欢快的歌,就是想让人们在轻松的氛围里记住防骗知识。”这首歌的“首演”舞台更是别出心裁——她自己的婚礼现场。“当时台下有五六百名亲友,我想这是最好的宣传机会。结果效果出奇的好,大家一边笑一边就记住了关键点。”

高思雨在线下宣传反诈。
除了改编歌曲,她和她的反诈宣讲团(目前已近20人)将宣传阵地扩展到一切可能的场景:他们走进社区,在唠家常中提醒老人警惕养老理财陷阱;他们深入企业,为财务人员剖析冒充老板诈骗的细节;他们站上学校讲台,用情景剧让学生看清游戏账号交易的骗局。高思雨还曾在当地景区举办了一场“反诈微型演唱会”,用歌声吸引游客驻足学习。
三年间,她带领团队制作了超过150部反诈短视频,“灵感常常在深夜迸发,我就立刻用手机备忘录记下大纲,第二天便投入脚本撰写和拍摄。”
视频风格多样,但核心是真实案例+口语化解读,力求一击即中不同群体的心理弱点——
对渴望补贴家用的宝妈,她一语中的:“动动手指就月入过万?这么好的事,骗子为啥不先让他自己家亲戚富起来?”
对想赚外快的上班族,她直指要害:“领导微信让你转账?别急,打个电话核实一下,比后悔一辈子强。”
对社会经验不足的大学生,她温柔劝导:“卖一张卡赚200块?你卖掉的可能是自己的未来!”
…… ……
截至目前,高思雨和她的团队累计开展线下宣讲80余场,抖音直播102场,直接覆盖群众超过10万人次。
高思雨说,无论宣传形式如何创新,有一个人人该牢记于心的“终极法宝”——全国反诈专线 96110。
从“1”到“10万+”,高思雨的反诈“网课”是万千反诈警察的缩影,他们的每一次努力,都是在为构建一个更加安全、可信赖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这场发生在数字世界的“暗战”,关乎我们每一个人的福祉,唯有全民同心,方能构筑起一道反诈的“网络长城”。(王怡潇 董蕾)
编辑:王友振 审核 :张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