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智为笔、网络为媒 “文化+科技+产业”为河南现代化注入文化力量
大河网讯 从龙门石窟的千年斧凿到隋唐洛阳城的盛世气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如何让这些璀璨文化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的生机成为我们共同的时代命题。11月6日,作为2025河南省网络文明大会重要活动的“数字化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洛阳实践与创新路径”平行论坛在洛阳举办,汇聚各方智慧,探寻传统文化“活起来”“火起来”的创新路径。

河南省文旅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万捷, 河南省文旅厅科技教育处处长王亚斐, 洛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孙欣欣,以及来自洛阳市各相关单位、文博机构的专家学者等参加此次论坛。
数智赋能,共探文化传承新径
万捷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强数智技术赋能文化建设,省委也要求加快建设数字河南。
近年来,河南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为引领,通过构建文化遗产数字资源库、运用高精度建模和VR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项目,推出3.4万余件传统文化数字作品,总阅读量超14亿次,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洛阳始终以敬畏之心守护历史文脉,以创新之力激活文化基因,在文化数字化领域走出了坚实步伐。”孙欣欣致辞时表示,数字技术不仅是文化传承的“保鲜剂”,更是传统文化“破圈出圈”的“加速器”。
他表示,洛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在文化数字化浪潮中正积极实践、勇于创新,希望通过此次活动与各方携手,探索数字赋能传统文化的更多可能。
理论引领,把握数字文化前沿
文化遗产的数字化离不开前沿理论的指引。洛阳师范学院教授张永新受邀解读《全球文化遗产数字化的趋势与技术前沿》。

张永新通过丰富的案例和数据,深入剖析了全球文化遗产数字化的最新趋势和关键技术。他指出,随着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他强调在数字化过程中要注重文化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避免过度商业化对文化内涵的消解。短短三十分钟的演讲,仿佛带领大家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环球数字之旅,为后续的实践案例分享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实践分享,展现数字文化魅力
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在案例分享环节,业界标杆的创新探索让现场观众领略到数字技术的强大魅力。
河南广电大象元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苏翼飞以《从“跨界出圈”到“破屏入境”》为题,分享了如何用虚拟现实技术打破虚实界限,赋能数字文旅。她通过生动的案例展示,让观众感受到虚拟现实技术如何让游客沉浸式体验文化场景,突破传统旅游的时空限制,为文旅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金东数字创意股份有限公司华中区总经理彭双带来了《数实融合 激活文旅消费新场景》的分享。她详细介绍了数实融合技术在文旅消费中的应用,通过将虚拟与现实相结合,打造出更具吸引力和互动性的文旅消费场景,为文旅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隋唐洛阳城景区演艺事业部杨运丹则以《“浸”入神都:VR全感技术如何让〈风起洛阳〉“活”起来》为题,分享了VR全感技术在文化演艺中的应用。通过VR技术,观众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神都洛阳的繁华盛景之中,切身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鲜活生命力。
此次平行论坛活动,不仅为各方提供了交流与合作的平台,还汇聚了丰富的智慧和经验。与会嘉宾纷纷表示,通过此次活动,对数字化赋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也看到了更多创新的可能。
未来,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相信会有更多像洛阳这样的历史文化名城,积极探索数字赋能传统文化的路径,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贡献更多力量。(赵檬 王怡潇 李思豫)
编辑:申久燕 审核 :刘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