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正能量内容“叫好又叫座”?网络名人现场论道
大河网 “千万粉丝是种什么体验?”“九旬老奶奶为何能成网红?”……11月6日,这些问题在一场接地气、有干货的论坛上被一一抛出。作为2025河南省网络文明大会的平行论坛之一、以“团结引领网络名人 守护清朗网络空间”为主题的论坛活动引人瞩目。

圆桌论坛环节。
活动现场,圆桌论坛环节由王攀(@评论员王攀)主持,与徐应旺(@应旺)、杨志豪(@文创客)、赵方(@清雪堂赵方)、林治坤(@洛阳事儿)四位河南本地“流量担当”,进行了一场关于流量与责任的对话。
角色变身记:从“创作者”到“守护者”
一开场,主持人的问题就戳中了大家的好奇心。王攀(@评论员王攀)笑着问坐拥千万粉丝的徐应旺:“粉丝一千万,到底啥感觉?”
“作为自媒体人,应当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传播者,构建线上正能量阵地,带动网络舆论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全网阅读量累计破20亿的徐应旺(@应旺)坦言,责任比流量更重,要以小切口进行内容叙事,潜移默化进行正向内容宣传。
打造“萌洛神”IP让文化“活”起来的杨志豪(@文创客),则分享了自己从“内容创作者”到“网络文明守护者”的“升级之路”。他说,“我们不仅仅是创作者,更应该从文化自信里找定位:我们传播的每一个历史细节、每一种传统美学,都是在为大众的文化认同添砖加瓦。”
赵方(@清雪堂赵方)分享的“主角”是自己91岁的母亲,他笑着说,作为“全国文明家庭”,他们希望用四世同堂的真实日常让优秀的家风“可感可触”,因为真实才是最好的流量密码。
作为“洛阳新媒体联盟”的大家长,林治坤(@洛阳事儿)的感受是“一个人跑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远”,他的角色不仅是自己发光,更要团结大家,成为连接各方的“枢纽”。
创作“秘籍”:让正能量成为“大流量”
聊到创作正能量的挑战,他们也亮出了自己的“独门绝技”。
徐应旺(@应旺)的挑战是“如何永远有新点子”。他的答案是:拥抱新技术,用AI、VR让内容酷起来。他之前创作的AI微短剧《寻仙历险记》,就是对这一技术的实践化应用。
杨志豪(@文创客)则表示要坚持守正创新,他始终坚信优质内容与宏大流量从不矛盾,关键在于能否找到时代脉搏与公众兴趣的结合点。
赵方(@清雪堂赵方)的“法宝”是真实。他立下“三不”准则——不虚构、不转无来源信息、不冒用资质,用最朴实的家常饭对抗猎奇的“垃圾食品”。
林治坤(@洛阳事儿)作为洛阳新媒体联盟负责人,最有成就感的事就是:“靠负面内容博流量的现象,在我们联盟里基本绝迹了!”他的办法是:团结、引导,让大家看到做正能量内容一样能“火”。
王攀(@评论员王攀)说道,“守护清朗网络空间,离不开我们每一个人,尤其是在座的每一位网络名人,因为影响越大,责任越大”。
这些活跃在我们屏幕上的河南面孔,用他们的实践证明了:流量可以载舟,亦可传递温暖;影响力是一种资本,更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
在这场关于“清朗”的探讨中,河南的网络名人们正用他们的智慧和热情,努力让流量之河灌溉出更多的善意的花朵,共同绘制一幅属于我们每个人的清朗网络新画卷!(董蕾/文 杨鑫阳/图、视频)
编辑:陈梦伊 审核 :刘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