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汪汪队”养成记

2025-11-07大河网-河南日报

  平顶山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支队刑事技术大队警犬驯导员史悦在警犬基地与犬游戏互动。王尧 摄

  桃蛋(史宾格犬)

  出生日期:2015年3月

  服役时长:9年6个月

  单位:平顶山市公安局警犬基地

  特点:胆子大,不惧陌生复杂环境,擅长搜索毒品

  黑子(马里努阿犬)

  出生日期:2021年5月

  服役时长:3年6个月

  单位:省公安厅警犬基地

  特点:高大威猛,擅长搜捕

  奇瑞(史宾格犬)

  出生日期:2019年3月

  服役时长:5年

  单位:新乡市公安局警犬基地

  特点:活泼,弹跳力好,擅长搜爆、搜血

  铁柱(昆明犬)

  出生日期:2023年1月

  服役时长:2年

  单位:周口市公安局警犬基地

  特点:嗅觉灵敏,耐力持久,擅长追踪

  多多(拉布拉多犬)

  出生日期:2019年7月

  服役时长:5年6个月

  单位:省公安厅警犬基地

  特点:粗中有细,擅长搜毒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受访者提供

  周口市公安局警犬基地民警与警犬在做扑咬训练。曾军磊 摄

  河南省公安厅警犬基地驯导员携警犬在新郑机场航站楼巡逻执勤。 周密 摄

  □本报记者 王斌

  “汪汪队”又立功了!近日,淅川县一名老人在山区走失,民警组织无人机、警犬展开搜救。警犬巴仟在嗅取老人衣物后,立即在山中奔跑起来,最终,在一处犄角旮旯找到了老人。

  巴仟的出色表现被发到网上,圈了一拨儿粉,大家纷纷点赞、留言:“巴仟,真棒!”“小小的身体,大大的能量”“辛苦了!我们的警员和无言的战士”……

  “汪汪队”的本领可不只是寻人,搜爆、搜毒、应急处突,它们样样精通。近日,记者走进我省各地的警犬基地,探寻“汪汪队”训练、成长、立功的故事。

  勇猛机敏才能当汪星尖兵

  10月31日,记者一走进河南省公安厅警犬基地,就听到热闹的犬吠声,是犬舍里的几只小警犬见有生人来,向驯导员示警呢。它们上下打量着记者,眼神中透着机警。

  这个警犬基地建于1985年,是我省最早的警犬基地,目前有警犬60余只,承担着为全省各地公安机关提供幼犬、协助案件侦破等任务。

  看着这些可爱的“毛孩子”,一个问题冒出来:“它们外表和普通宠物犬并无太大差别,凭啥能成为警犬?”

  基地负责人庞辉介绍,这些小家伙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但和选择宠物犬的标准恰恰相反,“我们挑选宠物犬,一般会选择比较温顺的;而警犬的首要标准就是要凶猛、强势”。

  基地驯导员周振现场与小警犬做了个游戏,只见他投掷出去一个小球,刹那间,一只幼犬便飞快地追了上去,将球扑在前爪下把玩,又顺势将球含在嘴里,“这是测试它的占有欲,如果它对球不理不睬,那就不太适合成为警犬”;随后,他又拿起一条毛巾,一只手牢牢抓住毛巾的一头,与幼犬进行争夺,“这是测试它的争胜欲,如果它不愿意撕扯,也不达标。”周振说。

  周振介绍,不同犬种有不同的擅长领域。“大型犬比如德牧、马犬等,个头大、体力好,震慑力强,一般作追踪犬、防暴犬、巡逻犬;中型犬如拉布拉多、史宾格等,嗅觉相对更灵敏,一般作搜毒、搜爆犬。”

  这些肩负使命的警犬,一生是如何度过的呢?

  据了解,犬从两三个月开始,就会在警营接受幼训,主要由驯导员陪它们玩耍,练习胆量,让它们不怕生人,同时让它们养成规范排便和作息等习惯。经过一系列科学选拔测试,不合格的幼犬会被淘汰,成功留下来的犬在6个月月龄之后,便会接受正式训练,结合其性格、特长,让其专攻不同的训练科目,训练周期一般在5个月至1年。通过工作犬考核认证的犬,就会被驯导员带着出任务,在实战中进一步提升本领。2岁到8岁是警犬的职业黄金期,8岁以后则迎来退役。

  “它们这一辈子啊,就是不停地忙活,帮着巡逻、搜索、追踪,全都是为了咱们能平平安安的。”周振动情地说。

  驯导员一个眼神也能被读懂

  “立”“卧下”“坐立”“搜”……11月3日,新乡市公安局警犬基地,随着驯导员贾凯斐的指令,警犬奇瑞准确做出一系列动作。奇瑞是只史宾格犬,今年6岁半,正处于职业生涯黄金期。

  当天,奇瑞参训了搜爆科目。几十个箱子在训练场上呈矩形排开,贾凯斐将目标物品放在其中一个箱子里。随着他一声令下,奇瑞上场了,只见它挨个去嗅箱子,不到30秒就发现了目标,趴在目标箱子旁,兴奋地摇动尾巴,示意驯导员上前查看。贾凯斐顺势将一个小球抛给它,“一旦警犬完成任务,会给它发个小球玩,在它们眼里‘搜爆’是个游戏,它赢了,这是奖励。”

  据了解,警犬的日常训练,除了搜爆、障碍跨越等室内科目,还有扑咬、搜寻等野外科目。当天的野外训练在警犬基地附近的一处山地进行。“很多案发现场地处深山老林,我们的训练会模拟这些场景,贴近实战。”贾凯斐说。

  扑咬科目开始前,贾凯斐穿上了足有十几斤重的防护服,手持木棍,变身“歹徒”。十几米外,另一只警犬瑞虎早已就位,驯导员一声令下,它便如箭一般冲了上去,死死咬住“歹徒”的胳膊不松口,与“歹徒”撕扯,不消几个回合,“歹徒”缴械投降。“这个训练是为提升警犬的应急处突能力。在现实中,只要警犬一出现,不等上前扑咬,很多歹徒就会被其震慑,乖乖投降。”贾凯斐笑着说。

  尽管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可当贾凯斐在训练后撩开袖口,胳膊上面还是有一片红色的印记,“瑞虎咬合力很强,有时候还会遇到渗血的情况。”他说。

  驯导员在训练中受伤是常事。每位驯导员的手掌、手臂、腿部都有或大或小、或深或浅的伤疤,有的是在训练不小心被犬咬到,有的是在野外训练时磕碰留下的。为确保安全,大家都接种了狂犬疫苗。

  训练不仅会受伤,还很枯燥、辛苦。一个口令要反复训练好几个月,有时在深山密林中一待就是一天。夏天,驯导员胳膊上都是被蚊虫叮咬的大包小包,皮肤也会被荆棘刺破;冬天,尽管穿着厚厚的棉衣,依然会冻得缩起脖子。

  一场野外训练下来,驯导员们往往浑身是泥,他们常调侃自己“是一群最不在乎个人形象的人”。在大家心里,这些辛苦不算啥,只要在实战中能让警犬多发挥作用、少受伤,就值。

  严苛的训练铸就了人和犬之间的非凡默契。贾凯斐说,驯导员一个眼神,甚至发口令时语气、语调的变化都能被警犬精准捕捉,从而更加高效地开展工作。

  训练如此辛苦,“汪汪队”队员们的伙食自然也得跟上。在基地,记者看到,除了狗粮,驯导员还会专门为它们做饭,如煮的肉类、蔬菜,还有牛奶等,确保警犬营养充足均衡。

  750余只警犬都是破案能手

  “我辖区发生一起凶案,嫌疑人在逃,请求支援。”去年7月的一天深夜,省公安厅警犬基地接到兄弟单位支援请求,庞辉随即带领警犬实战团队前往支援。发案现场,嫌疑人逃入一片几十亩的玉米地,眼前的玉米秧有一人多高,找人十分不易。

  警犬从嫌疑人消失的地方寻迹追踪,最终,在玉米地深处的一处灌溉井旁发现了嫌疑人。“关键时刻还得是你们啊。”兄弟单位同事竖起了大拇指。

  “汪汪队”立大功的故事,还真不少。目前,我省有警犬750余只。驯导员一声令下,它们便冲锋在前。

  方城县一村民报警称家中2000元现金被盗,驯导员带领警犬欢欢立即奔赴现场,在勘验、提取嗅源后,欢欢开始追踪,辗转数条乡村小路,最终在一处院子停止追踪并示警,藏身院子的嫌疑人被成功抓获。

  原阳县发生一起伤人案,新乡市公安局警犬工作大队马上出动,警犬尤里、初心一路追踪,来到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时做出示警反应,犯罪嫌疑人正藏身其中。

  在我省,警犬被广泛应用于案件侦破、寻人寻物、巡逻执勤等场景。数据显示,我省有近百只警犬因参与各种重大案件侦破或大型安保任务被授予“功勋犬”。

  当下,随着各种智能化警用装备的投用、完善,警犬作为较为传统的工作手段,是否已经过时?河南警察学院刑事科学技术系警犬技术教研室主任方亚军认为,相比电子化的智能设备,警犬有其特殊优势。比如在执行搜爆任务时,设备可能会故障,并有一定误判率,但警犬凭其生物本能,往往能够有更高、更准确的发现率。有些发案地点在深山密林,这些地方监控等设备难以全覆盖,警犬能起到兜底作用。再者,在巡逻执勤时,警犬的威武外表起到的震慑作用是其他电子设备难以比拟的。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多警种合成作战理念,警犬在实战中与科技有机结合渐成趋势。山地搜捕中,空中无人机、地面警犬的组合大幅提升搜捕效率。警犬在执行应急处突等任务时,头部会安装摄像头,将现场情况实时传给后方指挥部,便于统筹决策。警犬的任务范畴也在与时俱进,近年来,借助寄递渠道实施的电信诈骗案件高发,警犬在搜索快递包裹中的手机卡、银行卡等方面也表现出色。

  把最深的信任给彼此

  在驯导员眼中,警犬是什么身份?史悦是平顶山市公安局的一名女驯导员。她说,警犬就像“毛孩子”,眼瞅着它们从刚出生时毛茸茸的小可爱成长为威风凛凛的警汪,再到它们退役,这个过程总能触碰到她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史悦从小就喜欢小猫小狗,对她来说,能成为一名驯导员是件开心的事。目前,她驯导着两只警犬巴蒂和桃蛋。工作中,凭着女性驯导员特有的细腻,两只警犬被照顾得很好。

  遇到下雨天不能外出训练时,她也会准时来到犬舍,打开笼子,陪着俩“毛孩子”玩耍,逗它们开心。有时遇到警犬在执行任务或训练中受伤,史悦会偷偷抹眼泪,“很自责,觉得没照顾好它们”。巴蒂逐渐步入老年期,在一次体检中发现它患有心脏病,此后,史悦多次到宠物医院为它治疗、买药,对它照顾得更加细致了。

  警犬对驯导员也充满依赖和信任。淅川县公安局特警大队警犬驯导员李晓东说,曾经他因出差许久未见自己驯导的警犬巴顿,回来后发现巴顿朝他龇牙咧嘴,不让他抚摸,凭着多年的驯导经验,他知道巴顿在跟自己怄气呢,“巴顿很敏感,它以为我把它抛弃了。”而李晓东也很宠爱巴顿,那次出差特意给它带回了肉肠等它喜欢的零食。

  驯导员与警犬间的情谊在警犬退役后更为深厚。周振介绍,警犬退役后有两种选择。一种是留在警队养老,它们退役后的伙食和现役警犬一样,考虑到它们身体机能老化,甚至会照顾得更加贴心;另一种是领养,“领养家庭的饲养条件如何,领养人是否爱狗,这些都会考虑。”周振说。

  领养并不意味着断联,每隔一段时间,驯导员都会带上警犬喜欢吃的零食去看望“老战友”。

  一次,周口市公安局警犬基地民警刘永兴在去领养人家中探望退役警犬柚子时,柚子大老远就认出了他,热情地摇着尾巴欢迎。刘永兴蹲下去,抚摸柚子,柚子围着他欢快地打转。待刘永兴要离开时,柚子似乎嗅到了分别的气息,不舍地依偎在他的身旁。“那阵势,如果不是领养人拦着,它可能就要跟着我的车跑回去了。”刘永兴说。

  警犬与驯导员,早已超越了简单的工作伙伴关系,成为融入彼此生命的特殊牵挂。

  记者手记

  致敬警营

  黄金搭档

  □本报记者 王斌

  提到警犬,我们习惯用机敏、勇猛等词汇赞美它们。当深入了解它们的训练日常与执勤故事后,心底更添一份敬意。

  它们从降生起便被赋予神圣使命——竭尽全力守护平安。与宠物犬相比,它们没有悠闲撒娇的惬意时光,取而代之的是日复一日的严苛训练,以及执行任务时直面生死的艰巨考验。它们是在用生命书写着忠诚答卷。

  在赞美警犬的同时,更应向甘于奉献的驯导员们致以崇高敬意。警犬的出色表现背后,是驯导员倾注的心血与汗水。他们与警犬共同参与侦破诸多重大案件,但与其他警种相比,功绩常无法用数字量化。“难出显绩”是这份职业的特点,可当被问及工作价值时,驯导员们总说:“只要警犬平安、案件告破,就很有成就感!”朴素话语间尽显担当。

  和谐平安的背后,有驯导员与警犬这对黄金搭档的日夜坚守,荣誉簿上,他们的功劳同样耀眼。

编辑:王友振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