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央媒看河南丨疏浚沟渠保丰收

2025-11-10经济日报

  “要不是水系连通工程,今年这几场大雨非把地里泡起来不可。”三秋时节,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宋集镇李合六村村民李现军指着自家的地说,“现在沟渠都连通起来了,雨水可以很快排出去,心里踏实多了。”

  今年9月,经历一场持续强降雨后,商丘市平均降水量达到244.4毫米,但980万亩在田秋作物地里的积水,仅用4小时左右就全部排出。农田排水能力的显著提升,正是商丘市疏通农田灌溉“毛细血管”、筑牢粮食安全“水利防线”的缩影。

  “旱不能浇、涝不能排”曾是商丘市农村水利的顽疾。为破解这一难题,2024年8月,作为全国粮食主产区、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的商丘市,打响防汛抗旱水系连通百日攻坚战。市委、市政府将沟渠连通整治作为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的“先手棋”,主要领导挂帅督导,锚定“大河堵点清零、小河沟渠互通、田庄引排顺畅”目标,以水系连通、河道疏浚、沟渠清淤、系统治理为重点推进民生工程。

  高位统筹,四级联动绘蓝图。该市印发《商丘市防汛抗旱水系连通突出问题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与保障措施。各县(市、区)同步成立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工作专班,形成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格局。农业农村、水利部门牵头绘制包含159条流域面积3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的“干、支、斗、农、毛”五级渠系作战图,逐一标注淤塞点位,实行“挂图作战、销号整改”。

  系统治理,全域攻坚织水网。在排查阶段,商丘市组织24.57万人次开展地毯式摸排,建立问题台账3200余处,重点标注淤塞断点、渗漏渠段等症结。施工环节推行“人机结合”模式,投入机械4.79万台次,对“三沟四渠”(田沟、路沟、村沟和干渠、支渠、斗渠、农渠)实施清淤疏浚、堤防加固等工程。

  睢阳区创新“3个1”督导模式,商丘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制作7张水系作战图,柘城县构建“五渠连通”机制。梁园区通过“财政投、名人捐、群众筹”募集资金3009万元,永城市整合投入3623.8万元,夏邑县、宁陵县分别筹集2764.95万元、2615.34万元,推动治理从“碎片化”走向“系统化”。

  目前,商丘市累计开挖疏浚沟渠1.55万公里,维修新建渠系建筑物1535座,初步构建起“沟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农田水利体系。在应对2024年9月台风“贝碧嘉”引发的特大暴雨及今年上半年极端干旱中,这些工程成效初步显现。2024年商丘全市粮食总产量达142.9亿斤;2025年夏粮再获丰收,播种面积906.67万亩、亩产998.1斤、总产90.5亿斤,实现“三增”,总产较上年增长0.06%,增速高于全省1个百分点,居河南全省第4位。

  水润“三农”,粮安根基更坚实。目前,商丘正按照《河南省农村沟渠连通整治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7年)》要求,持续推进整治行动,目标实现“三沟四渠”全连通,形成系统完备的农村沟渠网络。田沟、路沟、村沟与四级渠道纵横交织,构成抵御旱涝的“铜墙铁壁”。这张水系网,既疏通了灌排“毛细血管”,更织密了乡村全面振兴的“水网根基”,豫东粮仓正书写丰收答卷。(记者 夏先清 杨子佩)

编辑:陈静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