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何时换新颜

55号院内一处窨井附近污水横流。
□本报记者 翁韬文/图
“改造几年了,就粉刷了个车棚围墙,留下个半拉子工程。小区里污水还是流得到处都是,这日子啥时候是个头?”近日,本报收到平顶山市卫东区东安路北段55号院小区业主的求助。他们所在的小区在2023年被列入当地的老旧小区改造计划,2024年5月,施工方在粉刷了一遍车棚围墙后,整个项目就陷入了停工状态。眼瞅着周边多个老旧小区通过改造旧貌换新颜,他们也急盼早日复工,让这个居住了近30年的老小区能早获新生。
污水四溢电线如麻
55号院位于东安路的北段,是一座老式的单排多层家属楼,没有院落和绿化,居民的主要活动范围就是楼下窄窄的一条通道。
11月4日,记者来到55号院的入口处,头顶上几十条各种线路像蜘蛛网一样搭在一楼的外墙上。进入小区内部,脚下的道路由于年久失修,已经裸露出里面的石头,几处窨井盖破裂变形,井盖附近的墙面上布满了水渍,还滋生了大面积的青苔。走到巷子尽头的两个单元楼门口,路面上两个窨井周边出现了大量外溢的污水和淤积物,散发出阵阵臭味。
一位小区业主告诉记者,东安路55号院是原来的市储运公司的家属院,建成于20世纪90年代,属于标准的老旧小区。由于当初建筑标准较低、配套设施不完备,缺少物业管理。随着房龄的增加,近年来,这个建成近30年的小区已经疲态尽显,脏、乱、差等后期管理维护问题集中出现。
小区的排污管网堵塞返水是业主们最关心的问题,不少住在一楼的业主因此头痛不已。一位家住一楼的业主告诉记者,当初设计的小区排污管网较细,化粪池容量也有限,再加上长期没有进行清淤等原因,排污管网污水外溢就成了家常便饭。
采访中,记者走访了多家一楼住户,不少业主家出现过下水管网爆裂、粪水污水灌满房间的尴尬场景,这些年来,他们都自费更换了下水管道。特别是到了雨季,地势本来就较低的小区里经常会积存10多厘米深的雨水,加之化粪池的污水外溢,导致小区内通行困难,出门都要蹚着水,长时间积存后更是水体发黑、臭气熏人。
除了排污管网不畅的问题之外,人居环境的杂乱也是业主们的一大心病。记者在现场看到,小区外墙上各类电线、通信线路密密麻麻,还有不少居民在一楼私拉电线飞线充电,安全隐患不少。
进入楼道里,记者看到墙面陈旧斑驳,即使是阳光晴好的大白天也光线暗淡,墙壁上还贴满了各种花花绿绿的“牛皮癣”小广告。楼道地面上的垃圾也随处可见,很多楼梯的拐角处堆积着各种杂物,落满了厚厚的灰尘。
盼望改造重新启动
采访中,有小区业主告诉记者,2023年的时候,他们在网上看到55号院和周边的几个老小区都被列入了当地的老旧小区改造计划,这个消息让很多业主十分振奋,困扰他们多年的小区环境问题终于迎来了解决的曙光。
但让业主们失望的是,2024年5月,一支施工队伍进驻了小区,在粉刷了一遍楼下停车棚的围墙后,就悄然消失了,其他的改造项目都没有再往下进行。
在停车棚内,有业主指着布满水渍的墙面告诉记者,粉刷之前也没有进行防水处理,几场雨下来粉刷过的墙皮全都返了潮,墙皮剥落了不少,一年多不到,墙面已经是看起来“旧旧的”,很难看出来粉刷过的痕迹。
停工之后的一年多来,不少业主通过各种渠道反映问题,但是小区的改造一直没有动静。而与55号院一路之隔的老小区跟他们同属一个改造批次,这个已经基本完工的小区却是另外一幅景象。记者在该小区内走访看到,平坦的柏油路面、整洁的楼房外墙和楼道、新修的下水管网等,都让人感觉耳目一新。
“同样是老旧小区改造,我们啥时候能复工呢?”采访中,不少55号院的业主向记者表达了急切要求复工的心情。
在东环路街道办事处五条路社区,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55号院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确实停滞一段时间了,据他了解,在五条路社区,跟55号院同批的3个小区也都停工了。至于何时能复工,他们也不太清楚。
据相关资料,东环路街道办事处储运公司家属楼、吕庄矿家属院等4个老旧小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于2024年5月开工建设。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因原施工单位经营出现问题,已向建设单位提出退场申请。目前,原施工单位退场清算已基本完成,正在寻找新的施工单位继续完成后续的改造工作。
卫东区住建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卫东区住建局一直在积极协调,督促建设单位尽快寻找新的施工队伍,加快后续改造,争取早日完工。
编辑:王友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