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出圈”指南!河南这三条街,为何被国家“点名”?
大河网讯 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第二批)》,河南省开封市书店街历史文化街区、河南省洛阳市东西南隅历史文化街区、河南省安阳市西大街历史文化街区三地入选,为各地推进历史文化传承与城市更新提供了宝贵参考。
在开封市书店街历史文化街区,当地通过发布业态正负面清单,系统引导街区业态升级与文化融合。具体措施包括更新改造汴京书局、高头书咖等11家主题书店,引入王大昌茶坊、百年白记花生糕等22家老字号,调改新增一碗杏仁茶、陈记黄焖鱼等55家夜市摊位。为推动业态优化,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了经营补贴、租金减免、代管经营等多种方案,并组织224家商户参加政策宣讲会,积极引导同质化、空置和低效业态向文化创意、沉浸体验与创新消费类转型。通过持续引入新功能、新业态与新活动,书店街逐步形成了集阅读、旅游与消费于一体的城市文化体验新空间。
与之相呼应,洛阳市东西南隅历史文化街区在制度机制上大胆创新,探索多元融资模式,形成“政府—企业—居民”多元参与保护利用格局。该街区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1.95亿元,用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提升及历史建筑修缮等项目,新建停车场7个、养老服务中心6处和微型消防站5处。通过阶梯租金定价和项目实施奖补等方式,带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闲置房屋活化利用,采取“小规模、分批次、渐进式”方式实施,共签约 14 批 151 个项目,吸引投资12.4亿元,盘活闲置房屋18.9 万平方米,带动就业岗位13300个,街区居民人均年收入增加5%以上,实现了文化保护与社区发展的双赢。
而在安阳市西大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的核心在于以居民为主体。通过建立居民全程参与机制,街区在改造后原住居民留住率超过90%。在实施过程中,居民与设计师、老工匠及施工队开展多轮沟通,确保建筑修缮既符合保护要求,也契合生活需要。针对群众反映集中的雨污合流、管道老化、用电不稳等问题,街区全面完善基础设施。同时,采纳居民建议,合理利用碎片化用地,增设开放式活动区域与适老休憩空间,显著提升了社区的宜居性与归属感。
这三个街区的实践表明,在保护中发展、在传承中创新,是实现历史文化街区永续活力的关键路径,其各具特色的经验,为全国其他地区的更新改造工作提供了示范。(王苑)

编辑:申久燕 审核 :范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