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批受益患者之一!国产自主研发TAVR技术成功救治76岁危重患者
大河网讯 胸闷气短两年多,活动后喘不上气,夜间连平躺都成奢望——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严重威胁着74岁患者苏先生的生命。更让人揪心的是,高龄病危的苏先生根本无法承受心脏外科手术带来的创伤。近日,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华中分中心主任、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院长袁义强,结构性心脏病二病区主任韩宇等专家,成功实施全国首批、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经股动脉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用更先进的技术挽救了他的生命。

两年前,洛阳伊川的苏先生毫无征兆地出现胸闷、气短症状,起初以为是年纪大了体力衰退,可随着时间推移,症状愈发严重:爬两层楼梯就喘得直不起腰,哪怕安静坐着也总觉得胸口发闷,到了夜晚更是无法平躺,家人紧急将他送往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
急诊检查结果让家属揪心:心脏瓣膜病、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心功能不全,大量反流的血液已严重损伤心脏功能。
“患者主动脉瓣瓣环大,心功能差,体质虚弱,传统外科开胸手术创伤大、恢复慢,他的身体根本承受不住。”结构性心脏病二病区主任韩宇详细评估病情后表示,这是临床救治中的棘手难题——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做TAVR手术本就充满挑战,缺乏稳定的锚定结构易导致瓣膜移位,而患者的大瓣环更是让治疗难上加难。
袁义强牵头组织多学科会诊,最终敲定方案: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瓣膜,为患者实施经股动脉TAVR手术。
与以前的TAVR手术相比,这种技术无需开胸,仅通过大腿根部的股动脉穿刺即可完成操作,创伤大幅降低;更关键的是,新型瓣膜自带独特“定位键”,能精准锚定在大瓣环结构中,完美解决了该患者的救治难题,他也因此成为全国首批受益于该技术的患者之一。

手术当天,袁义强主刀,韩宇全程配合。在DSA血管造影机的精准引导下,手术团队将压缩后的人工瓣膜通过导管缓缓送至患者主动脉瓣位置,随着“定位键”精准卡合,瓣膜顺利释放并展开,实时超声显示:主动脉瓣反流瞬间消失,瓣膜功能完美。整个手术历时仅1个小时,出血量不足10毫升。
“胸口不闷了,喘气也顺了!”术后第二天,苏先生就能下床活动,他摸着胸口激动地说,“以前连翻身都费劲,现在感觉浑身都轻松了。”韩宇介绍,术后检查显示患者心脏血流动力学已恢复正常,后续只需定期复查,待左心室逐渐恢复,生活质量将大幅提升。
从辗转求医的绝望,到新技术带来的新生,苏先生的救治经历,不仅是我国自主创新医疗技术突破的生动见证,更彰显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在守护群众“心”健康中的使命与担当。随着更多微创技术的普及,将有越来越多危重瓣膜病患者迎来生命的新希望。
“让危重患者第一时间用上新技术,是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的责任担当。”袁义强表示,这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经股动脉TAVR技术,破解了大瓣环、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的救治困境,尤其适合体质差、无法耐受开胸手术的老年患者。医院将持续推动多项前沿技术落地临床,让更多像苏先生这样的危重心脏疾病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家级的优质医疗服务。(杨露露 邢永田)
编辑:陈静 审核 :赵汉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