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理论”与“风筝畅想”
□鲁浩
在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工作中,有人总结出了“飞机理论”:对每一名处在名、权、利层层包围中的党员领导干部来讲,人生好比一架飞机,不在于飞多高、飞多远,重要的是能够平稳着陆;不在于有多大权、当多大官,而在于为党和人民作多大贡献。
一些党员领导干部,飞的不谓不早、不高、不远,但却在飞行途中,忘记了系好系牢廉洁从政的安全带,最终导致“硬着陆”,甚至落了个机毁人亡的悲惨结局;更有一些已经退休的党员领导干部,从形式上看,似乎已经安全着陆了,但却东窗事发,因为一些从前所干的违纪违法之事再次被揪出来,落了个晚节不保、晚景凄凉的下场。
自由犹如空气和水,享之不察、失则不可。由此及彼,深思细想,党纪国法存在的意义与所发挥的作用不也正是如此吗?总有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视党纪国法为枷锁束缚,对组织上的严格管理、严格要求,感到浑身不舒服、不自在,挖空心思、变换手法摆脱;总有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以不受任何约束为个性,视对抗逃避组织监管为高明,最终不仅没有得到所谓的自由,还喝下了自酿的“苦酒”。
曾有一部名叫《风筝》的电视剧火了很久,剧中主人公因为隐蔽战线斗争形势任务所迫,长期与组织失去联系,成了一只断了线的风筝。而在此过程中,他又蒙受了一系列不白之冤,但他面对这些不公正待遇,没有沉沦、没有放弃,更没有背离组织、背叛初心,而是始终做到,信念不移、丹心不改、愈挫弥坚、为党工作,在漫漫长夜里高擎信仰的火炬,用对党的绝对忠诚书写了一曲英勇战斗的壮丽凯歌。
飞机与风筝,两者颇有渊源,不仅外形特征相像,飞行原理也相同。由此引申到我们每名党员领导干部身上,党员干部都要像飞机飞行一样,不忘初心,牢记为什么出发,从哪里出发,落脚点是什么,善始善终,善作善成,这样才能圆满实现“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誓言。同时,党员干部还都可以比作党组织的一只风筝,“雁行千里不掉队,风筝高飞一线牵”,如何看待维系自己的那根线,是把其视为羁绊、障碍,还是把其当作安全绳、保持线,也在根本上决定自己的人生走向与结局。或许,一些犯错误的党员领导干部最终都没有明白,风筝能够飞上天,不仅借助风的力量,也靠线的维系,如果一只风筝主动放弃了组织上系在其身上的线,也就是拒绝了组织上的关心与爱护,既没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也失去了继续飞行的动力,也注定飞不久、飞不高、飞不远了,摔地上栽跟头是迟早的事。
知易行难,行胜于言。正如人生是一场不可逆的单向旅程一样,在廉洁问题上也没有后悔药可买。
编辑:张馨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