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教育APP管理也是“双减”必选项
教育部12日印发通知,对加强教育APP管理推动与“双减”政策衔接提出明确要求,要求暂停中小学学科类培训APP的备案工作,“拍照搜题”类的APP暂时下线,学前培训的APP备案予以撤销。通知还要求,对于提供和传播“拍照搜题”等惰化学生思维能力、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不良学习方法的作业APP,暂时下线。(据12月14日《北京青年报》)
搜题软件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就像手机一样,如果没有较强的约束和自控能力,就很容易养成依赖症,无以发挥其有利的一面,反而被其弊端所耽误。其实,解决学生不懂不会有很多途径,在遇到做不来的题目时,可以通过查资料和反复论证来解决,如果确实不懂,还可以与同学探讨或者向老师请教。只有经历了这样的过程,才能促进独立思考习惯的养成,也能在探讨的碰撞中激起思想的火花,增进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感情,进一步增强学习的动力。
反之,受困于对搜题APP工具的依赖,学习成绩的下滑会增加家长的焦虑,也会成为学习负担加重的重要诱因。为了提高学习成绩,老师、学生和家长都可能把增加学习负担作为解决的途径,学生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进行补强,老师也可能会布置额外的作业或辅导来给予重点关照,家长则会无视“双减”政策的要求,采取聘请家教等方式给孩子“加餐”,多管齐下之下,学生的负担就会不断增加。
更重要的是,除了显性的学习负担增加,学习成绩下降所带来的心理压力,也是需要重视的隐形负担。“双减”政策的目的,应该在于,既减少显性的学习任务,比如内卷化式的课外辅导,又要减轻恶性竞争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和群体焦虑,增加学习的有效性而少做无用功,如此,才能从源头上避免学习任务增加和负担的反弹,让“双减”政策落到实处。
从这一点来说,加强教育APP管理也是落实“双减”政策的题中之义,直接关系到最终结果的好坏。从校外培训的规范来看,加强教育APP管理也要控制总量和规范质量,一是要坚持备案制把关,对已有的存量对照标准进行从严把控,守好和筑牢第一道防线。二是要严格控制增量,不能野蛮式增长,增加监管难度。更重要的是,要利用延时服务等在校时间,创造条件给学生释疑解惑,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互讨论,培养学生不懂就问的习惯,如此搜题APP才会真正失去市场。(唐伟)
编辑:孙振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