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河声:点燃“心火” 让基层干部“动如脱兔”

2023-02-23大河网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寄语大家“像动如脱兔般奋跃而上、飞速奔跑”。“动如脱兔”,也正是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应有的精神面貌。要向“脱兔”学习,我们的基层干部首先要下定一样决心,就是彻底告别“三不为”。

担当作为是干事之基、成事之要。然而,消极怠惰“不想为”、能力欠缺“不善为”、唯恐担责“不敢为”等“三不为”现象,污染了奋斗精神,背离了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时代主流,带偏了实干节奏,影响了干部队伍形象,其危害不容小觑。

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懈怠者干不成宏图伟业。究其“三不为”背后,是信念不坚的“软骨病”,是得过且过、躺平心态在“折腾”,再加之正向激励“缺位”、“鞭打快牛”等错误导向,滋生了“三不为”的土壤。归根结底,部分基层干部“不想为”、“不善为”、“不敢为”的症结,是公务员人事管理“难进难出”的制度在“壮胆”,是考核“走过场”在“撑腰”。

根治基层干部“三不为”现象贵在抓住“关键少数”,领导干部既要率先垂范、真抓实干、担当作为;更要加强对干部的教育管理、关爱关心、帮扶激励,既要练就火眼金睛,精准识人选人,更要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风向标;亮剑“三不为”,厚爱老实人、重用实干人,给每一个基层干部提供展示能力的舞台、提升能力的平台、构建干部成长的摇篮,让每一个基层干部感受到关爱,看得见希望,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新动能。

治顽疾还需下猛药。基层干部“三不为”背后有懒政之嫌、有制度之弊,更有监管之失。而要想治好干部的“不为病”,还需“对症下药”。建立健全“能进能出”的人事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德能勤绩廉”的综合考核机制,强化考核的力度与深度,让群众满意成为检验基层干部政绩的“唯一标准”,打破“铁饭碗”,让有为者有位、无为者无位。而唯有不断地完善监督管理、考核评价机制、关怀激励体系,容错纠错机制,抽掉基层干部的“不为”败絮,点燃基层干部的“奋斗心火”,才能让基层干部动如脱兔,甩开膀子、干出样子。(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王鸣镝)

编辑:韩淼宇  审核 :王世洋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