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河声:杜绝“怀才不遇”心态,做出彩干部

2023-08-02大河网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这是唐朝诗人崔珏《哭李商隐》中的诗句。这两句诗既是对李商隐的深切悼念,也是对“怀才不遇”发出的喟叹。

怀才不遇,一直都是古代文人的心病。他们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把文学才能简单混同于治国安民之才,误认为自己会写两篇文章、会写几首诗词,就可以上马平天下、下马定江山,像尧舜那样建功立业、造福苍生。而实际上,真让他们出来主政做事,所谓的“济世之才”便会暗淡无光、贻笑大方。

现实中,因为“怀才不遇”而怨天尤人、喟叹不公的人并不少见。他们认为自己受提拔晋升太慢,没有被放到重要领导岗位,是选人用人机制存在问题。殊不知,能力乃是视野站位、德行操守、知识才干、经验方法、心理素质等要素的综合反映。一个人到底是不是“才”,需要用出彩的实绩、群众的口碑来印证。

当前选用干部,基本遵循是“事业为上、以事择人、优中选优”,基本要求是“人岗相适、用当其时、人尽其才”。因而在考察识别干部时,更多考虑的是“该用谁”而不是“谁该用”。其核心要义,就是用人关乎事业兴衰,必须把更合适的干部放到更合适的岗位。

具有“怀才不遇”心态的人,总把个人失败归咎于客观原因,却独独看不到自身的问题,也从不考虑自己是否合适。选用干部不是为了吟诗作赋、附庸风雅,不可能雨露均沾、见者有份。很多时候,能否正确处理个人愿望与组织需要、工作需要和发展需要的关系,振奋起共产党人应有的精气神,让自己的才华足以撑起自己的梦想,本身也是一种才华。

再厚的尘沙,也掩盖不住一座大山的隆起。不被认可的才华,不是真正的才华。只要真的有才华,就会有施展才华的舞台。那些既无担当又无胆识,习惯于按部就班,陶醉于四平八稳,或者稍微干了一点工作就居功自傲、斤斤计较的人,再怎么喟叹,也很难走远。

把职位简单当作奖励,就会贻误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实践是最好的课堂。我们要摒弃浮躁思想,多一些内讼自省、少一些抱怨喟叹,以乐观态度与积极行动,做好自身与岗位认知的双向调整,不断淬炼提升能力本领,争取以出彩的实绩、群众的口碑来赢得更多的机遇和荣光!(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李吉明)


编辑:李瑞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