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地评线】河声:夯实基层治理根基,打通“最后一公里”

2023-10-25大河网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关于基层治理论述摘编》一书,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维护国家政权安全的高度,坚持和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领导,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加强基层政权治理能力建设,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基层治理格局,激发基层活力,提升社区能力,形成了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基层治理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对于不断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强化基层治理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客观必然要求,是重要的“国家标配”。中国式现代化首先是基层治理的现代化,没有基层治理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式现代化,二者互为促进,相辅相成。党的二十大擘画出我国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目标宏阔,令人期待。从现在开始到本世纪中叶只有20多年的时间,时间紧,任务重,时不我待。广大基层工作者要有一种时代紧迫感,抓铁有痕,只争朝夕,与时间赛跑,与速度争先,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向着既定目标勇毅前行,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加强党对基层治理工作的领导。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基层治理好不好,关键看党的领导。加强基层治理必须强化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作为最基本的社会治理单元,夯实党的领导这个根基,各项工作才会卓有成效。党的领导是基层治理的“压舱石”,有了这个厚实的“底座”,开展工作才会底气足,效率高。

夯实基层治理根基,打通“最后一公里”,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基层治理知易行难。上面一根针,下面千条线。基层治理最难干,常常要与人民群众打交道。作为基层工作者必须带着一种真感情深入群众中,及时了解和掌握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为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苦。“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用真感情关心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大到居家养老、孩子入托上学,小到疏通下水道、换灯泡,这些事情看似很琐碎,却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当一个好的基层治理工作者就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把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党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归宿,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担当作为,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人口质量关乎国家可持续发展,关乎国家未来,容不得丝毫的马虎与懈怠。提升人口质量基层工作尤为关键。基层治理工作虽然难度大,却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一环。广大基层工作者要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心有人民,胸装天下,以优异的基层治理工作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优异的答卷,实现建设现代化国家的美好愿景。(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李雄)


编辑:杜若森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