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地评线】河声:党员干部要做生态文明的践行者

2023-11-02大河网

10月19日至20日,2023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讨会在湖南长沙举行。研讨会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主题,通过开展理论研讨和实践交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自觉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着眼于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立足于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统揽全局,亲自谋划、亲自部署,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今,这一生态理念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一幅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环境更优美的大美画卷正在华夏大地上勃然呈现。

打赢蓝天保卫战,托起百姓绿色低碳“大幸福”。人民对绿色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空气质量关乎人民健康,关乎国家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项目,风能、光伏太阳能的能源比重逐年增加;我国积极推行环保汽车,逐步取代燃油汽车,尾气排放量明显减少;我国对新旧工业项目进行法律过筛,凡是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一律停止。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过综合治理,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如今蓝天指数在明显上升,蓝天白云的胜景再次出现,一度困扰人们的雾霾天气正在渐行渐远,为人民健康提供了根本保证。

治污治水正在成为社会共识和行动,托起百姓绿色低碳“大幸福”。长期以来,水污染一直是人民群众的心头之虞,严重制约了国家的可持续发展。“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十几年来我国把水污染治理当作一件民生工程来抓,不断强化水污染治理力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施行,为水污染防治提供了法律遵循。我国积极推行河长制,压实责任制,一级带一级,分片包干,明确责任;我国不断加大对太湖、鄱阳湖、洱海、长江、黄河等江河湖泊的治理力度,湖水清清,碧波荡漾,鱼翔浅底;我国设立了长江十年禁渔的规定,保护了长江沿岸的生态环境;山东河南积极建立黄河治理生态补偿机制,黄河治理得到有效规范;我国积极建设南水北调工程,长江水一路北上,造福两岸人民……水是生命之源,水是健康之源。经过多年努力奋斗,我国江河湖泊的水质明显提升,为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保障了人民健康。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积极落实“双碳”目标。我国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的签署国,明确向世界作出承诺——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言必信,行必果,说到做到。为了积极兑现国际承诺,我国积极开展了科技创新,不断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人们看到,今年的成都大运会也好、杭州亚运会也好,绿色低碳已经成为“新景观”,大运会、亚运会上“绿色因子”随处可见,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运动会”。党员干部积极践行“两山论”,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为官一任,造“绿”一方视为己任,不断创造“绿色幸福”。我国积极开展沙漠治理,三北防护林面积进一步扩大;我国广泛开展植树造林、绿化祖国行动,每年植树节党和国家领导人带头植树,以上率下,全民参与;我国积极建设五大国家公园,让环境明显改善,各种动物有自己的栖息地,各种植物能够得到悉心保护。

党的二十大提出了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国家的新要求,全国上下正在把绿色发展作为根本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大美中国你我同行。生态文明建设关乎国家可持续发展,功在当今,利在千秋。广大党员干部要严格按照党中央部署,自觉做生态文明的建设者和维护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李雄)

编辑:李瑞  审核 :王世洋

推荐阅读

精彩评论
加载更多
评论